这首诗《静坐(其二)》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名臣与现实中的自己,表达了对个人际遇和时代变迁的感慨。
首句“史书尝喜诵名臣”,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史书中读到那些功勋卓著的名臣,心中充满敬仰之情。然而,接下来的“忍见清风染庾尘”一句,转折强烈,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这里“清风”象征着理想与高尚,而“庾尘”则比喻现实中的污浊与不公,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病卧如弓閒自哂”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的情景,以“如弓”的形象自喻,既表现了身体的虚弱,也暗示了内心的沉重负担。这里的“閒自哂”则透露出一种自我解嘲的态度,面对困境,诗人选择以幽默的方式寻求心理的平衡。
最后一句“从前意气属何人”直抒胸臆,诗人反思过去那份豪情壮志究竟属于谁,是否还存在于自己身上。这一问,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追问,也是对时代变迁、个人价值失落的一种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时代的复杂情感,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