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

烟景冷苍茫,秋深夜夜霜。

为思池上酌,先觉瓮头香。

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醍醐惭气味,琥珀让晶光。

若许陪歌席,须容散道场。

月终斋戒毕,犹及菊花黄。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烟雾弥漫的景色显得凄冷而广阔,深秋的夜晚常常伴随着寒霜。
思念着池塘边的饮酒之乐,早早地感觉到酒瓮中散发的香气。
还没来得及倒酒过滤,就已经想品尝那手指沾染的酒香。
酒的香味比起醍醐(纯奶提炼物)更令人惭愧,其晶莹剔透的程度让琥珀也自愧不如。
如果能允许我加入歌舞的宴席,一定容许我在道场中自由散漫。
等到月底斋戒结束,仍然赶得上欣赏金黄的菊花。

注释

烟景:烟雾弥漫的景色。
冷苍茫:凄冷而广阔。
池上酌:池塘边的饮酒。
瓮头香:酒瓮中散发的香气。
倾巾漉:倒酒过滤。
染指尝:手指沾酒品尝。
醍醐:纯奶提炼物,喻指极美的事物。
惭气味:酒的香味使人感到惭愧。
琥珀:一种透明的化石树脂。
让晶光:在光泽上逊色于酒。
歌席:歌舞的宴席。
散道场:在道场中自由活动。
月终斋戒毕:月底斋戒结束。
菊花黄:菊花盛开的时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宁静与寂寞,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品尝美酒,感受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充满韵味。

“烟景冷苍茫,秋深夜夜霜”两句描绘了一个秋季的夜晚,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云雾,四处一片萧瑟,寒风凛冽,夜色浓重,彷彿可见细小的霜花。

“为思池上酌,先觉瓮头香”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禁想要举杯对月,感受酒香。这里的“池上”可能是指一个静谧的地方,而非具体的地理位置。“瓮头香”则表达了酒香扑鼻的美好。

“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诗人还没来得及倒酒,就已经感受到了酒香的诱惑,甚至愿意用手指沾取一点酒液品尝。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美酒的期待和享受。

“醍醐惭气味,琥珀让晶光”这里通过“醍醐”比喻高质量的酒香,而“琥珀”则形容酒液清澈如同琥珀一般。这两句强调了美酒的质感和视觉上的享受。

“若许陪歌席,须容散道场”诗人表达了如果有机会,他愿意在这样的夜晚,与朋友们一同饮酒作乐,而不是去参加佛教的斋戒活动。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月终斋戒毕,犹及菊花黄”最后两句写到了夜深人静之时,虽然斋戒已经结束,但诗人的心中仍旧记挂着菊花的黄色,这可能是对自然界秋天景色的留恋,也可能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酒香和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秋独酌时的心境和情感。同时,它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真挚与生活观察的特点。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阶翻诗以为一句未尽其状偶成十六韵

罢草紫泥诏,起吟红药诗。

词头封送后,花口拆开时。

坐对钩帘久,行观步履迟。

两三丛烂熳,十二叶参差。

背日房微敛,当阶朵旋欹。

钗葶抽碧股,粉蕊扑黄丝。

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

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

句漏丹砂里,僬侥火燄旗。

彤云剩根蒂,绛帻欠缨緌。

况有晴风度,仍兼宿露垂。

疑香薰罨画,似泪著胭脂。

有意留连我,无言怨思谁。

应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

等量无胜者,唯眼与心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追欢偶作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

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

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

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友人上峡赴东川辟命

见说瞿塘峡,斜衔滟滪根。

难于寻鸟路,险过上龙门。

羊角风头急,桃花水色浑。

山回若鳌转,舟入似鲸吞。

岸合愁天断,波跳恐地翻。

怜君经此去,为感主人恩。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送客南迁

我说南中事,君应不愿听。

曾经身困苦,不觉语叮咛。

烧处愁云梦,波时忆洞庭。

春畬烟勃勃,秋瘴露冥冥。

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

水虫能射影,山鬼解藏形。

穴掉巴蛇尾,林飘鸩鸟翎。

飓风千里黑,䕭草四时青。

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

谁人劝言笑,何计慰漂零。

慎勿琴离膝,长须酒满瓶。

大都从此去,宜醉不宜醒。

形式: 排律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