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七)赠锦江歌者何琮

有孤竹君,音节拂云,谥曰洞箫。

纵柳郎填就,周郎顾罢,欠伊品藻,律也难调。

惭愧何郎。呜呜袅袅,翻入腭唇齿舌喉。

谁知道,是郭郎亲授,共贯同条。后来一辈枵枵。

甚声响都如鹦鹉娇。

叹秦青已往,嘉荣何在,念奴骨朽,李八魂消。

试向尊前,听君一曲。前辈风流未觉凋。

冯郎老,但点头咽唾,拼解金貂。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取洽所作,名为《沁园春·赠锦江歌者何琮》。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高超鉴赏能力,以及他与当时歌者的交往和交流。

“有孤竹君,音节拂云,谥曰洞箫。”开篇就描绘了一位名叫孤竹君的乐师,他的音节之高远触云端,被誉为洞箫。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音乐造诣的敬仰,也表达了他对这位乐师技艺的认可。

“纵柳郎填就,周郎顾罢,欠伊品藻,律也难调。”这里的“柳郎”和“周郎”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音乐家或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曲子虽然完成,但在诗人看来,还不够完美,因为缺少了伊(音高)品藻(一种乐器)的搭配,律(古代音乐的节拍)调起来也显得困难。

“惭愧何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技艺感到惭愧,不如那些伟大的音乐家。

接下来的几句“呜呜袅袅,翻入腭唇齿舌喉。谁知道,是郭郎亲授,共贯同条。”则描写了一种音乐的流畅与自然,似乎是由一位叫郭郎的乐师亲自传授,这种技艺高超,令人难以置信。

“后来一辈枵枵。甚声响都如鹦鹉娇。”诗人提到后来的音乐家,他们的声音虽然嘹亮,但却像鹦鹉般的娇媚,没有了先贤们的雄浑与深邃。

“叹秦青已往,嘉荣何在,念奴骨朽,李八魂消。”这里诗人感慨良久,谈到历史上的音乐家,如秦青、嘉荣等人的辉煌成就已经过去,他们的骨灰也随风而去,只留下名字,而李八的精神也如同他们一般消逝无踪。

最后,“试向尊前,听君一曲。前辈风流未觉凋。”诗人请求何琮在他面前演奏一曲,以此来体会前辈音乐家的风韵,这种艺术精神并没有衰减。

“冯郎老,但点头咽唾,拼解金貂。”结尾处,诗人自称为“冯郎老”,表明自己年迈,只能通过点头和咽唾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欣赏之情,并试图用解释《金貂》这样的古代乐曲来表达自己的音乐观点。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鉴赏,而且也透露出了一种怀旧与自谦的情感,通过对过去音乐家的追忆和对当下音乐风格的批评,表现出诗人对于音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关切。

收录诗词(26)

冯取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五)和答吕柳希

问讯柳溪,溪上柳容,胡为带埃。

叹阳春陡变,孰为披拂,赏音难遇,谁与徘徊。

好在湖山,吾容不辱,寄径垂条岂偶哉。

休摇荡,且深根宁极,免俗人猜。何妨傍竹依梅。

待青眼春回一笑开。

尽攀丝弄叶,效颦施黛,笼鞯拂帽,藉荫传杯。

未碍飞绵,一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

天难问,便陶门汉苑,一任安排。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一)次韵四友吴会卿次子西上

我爱□君,结屋并山,友松竹梅。

有倦游孤剑,暂悬素壁,醉吟行履,时印苍苔。

得失不惊,知恬交养,浩浩胸中何壮哉。

须知道,似骅骝万里,道路方开。相期湖上舒怀。

莫放过花枝与酒杯。

况上天已办,河东新赋,圜桥乐得,海内英才。

矍铄溪翁,据鞍一笑,画饼功名赋倘来。

长堤上,正柳花荷气,尽可追陪。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

人事好乖,云散风流,暗思去年。

记竹舆伊轧,报临村里,筇枝颠倒,忙返溪边。

剪韭新炊,寻桃小酌,取次欢谣俱可编。

难忘处,是阳春一曲,群唱尊前。新晴又放花天。

况家酿堪携不用钱。

想有人如玉,已过南市,无人伴我,重醉西阡。

旧约难凭,新词堪赋,乐事赏心那得全。

归来也,命儿将此意,写以朱弦。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六)二月二日寿玉林

禀气之中,具圣之和,生逢令辰。

逄三春仲月,方才破二,百年大齐,恰则平分。

立玉林深,散花庵小,中有翛然自在身。

诗何似,似苏州闲远,庾府清新。青鞋布袜乌巾。

试勇往蓉溪一问津。

有心香一瓣,心声一阕,更携阿艾,同寿灵椿。

劫劫长存,生生不息,宁极深根秋又春。

聊添我,作风流二老,岁岁寻盟。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