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龙潭寺

倦游借禅榻,客意稍从容。

落日江船鼓,孤灯野寺钟。

竹鸡啼雨过,山臼带云舂。

半夜波涛作,长潭起卧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宿龙潭寺》描绘了诗人旅途疲惫后在寺庙中暂住的情景。首句“倦游借禅榻”表达了诗人旅途劳顿,暂借禅床休息的场景,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与疲态。次句“客意稍从容”则写出他在这种宁静环境中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接下来的两句“落日江船鼓,孤灯野寺钟”,通过傍晚时分江上船只的鼓声和寺庙内孤独的钟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沉的氛围。诗人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竹鸡啼雨过,山臼带云舂”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环境,竹林中的鸡鸣声伴随着雨后的清新,山间石臼在云雾缭绕中发出舂米的声音,增添了山寺生活的质朴与宁静。

最后两句“半夜波涛作,长潭起卧龙”,以深夜的波涛汹涌和潭水中的暗喻,寓言般地展现出龙潭寺所在之地的神秘与壮丽,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激荡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龙潭寺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元代文人旅途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意境。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寄舍弟天与

鸿雁飞南北,关河隔弟兄。

水通郧子国,舟泊汉阳城。

落木风霜下,高秋鼓角清。

故人如有意,为我道乡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景南彦上人归江西

登高伤远别,鸿雁几行飞。

万木江头落,一僧船上归。

故山秋嶂远,残日晚钟微。

亦有同袍者,多应候竹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偕赵逢吉避暑石头城日暮余归逢吉留宿山中次日寄逢吉并长老圭白岩

竹下一僧坐,城头独客还。

星河下平地,风露满空山。

犬吠松林外,灯明石壁间。

故人借禅榻,心共白云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凤凰台望祭进士郑复初录事

已矣郑录事,功名与愿违。

须翘如插戟,体弱不胜衣。

白日长江去,青山何处归。

崇台三酹酒,目断雁南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