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琼花次韵

玉倚风轻,粉凝冰薄,土花祠冷无人。

听吹箫月底,传暮草金城。

笑红紫、纷纷成雨,溯空如蝶,恐堕珠尘。

叹而今、杜郎还见,应赋悲春。

佩环何许,纵无情、莺燕犹惊。

怅朱槛香消,绿屏梦渺,肠断瑶琼。

九曲迷楼依旧,沈沈夜、想觅行云。

但荒烟幽翠,东风吹作秋声。

形式: 词牌: 扬州慢

翻译

玉质的物体在风中轻盈,粉色的表面像冰一样薄,祭祀土花的小庙寂静无人。
月光下,传来吹箫的声音,伴随着傍晚草地上的金城回响。
看那红紫花朵纷纷如雨落下,如同蝴蝶在空中飞舞,怕会落入尘埃。
感叹如今,杜牧那样的诗人或许还能见到这景象,会为春天的逝去感到悲伤。
身上的佩环不知何处,即使无情感,连莺燕也为之惊动。
遗憾的是,朱栏的香气已消散,绿色的屏风梦境遥远,令人心碎。
那曲折的九曲楼依然存在,深深的夜晚,想要寻找过往的行云流水。
只有荒芜的烟雾和幽深的翠色,东风吹过,化作秋天的哀鸣。

注释

玉倚风:玉质物体在风中轻盈。
粉凝冰薄:粉色表面如冰般薄。
土花祠:祭祀土花的小庙。
吹箫:月下吹箫的声音。
暮草金城:傍晚草地上的回声。
笑红紫:形容花朵纷繁。
溯空如蝶:花朵在空中飞舞如蝶。
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
佩环:身上的装饰物。
莺燕:鸟儿。
朱槛:红色的栏杆。
绿屏:绿色的屏风。
瑶琼: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九曲迷楼:曲折的楼阁。
沈沈夜:深深的夜晚。
行云:飘动的云彩,象征过往的时光。
荒烟幽翠:荒凉的烟雾和幽深的翠色。
东风:春风。
秋声:秋天的风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但鉴赏中提供的是一段模仿其风格的现代创作,非出自古典文学。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鉴赏:

首先,这段文字采用了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营造了一种淡远幽深的意境。"玉倚风轻,粉凝冰薄"一句,以玉和粉比喻花朵之美,同时通过"风轻"、"冰薄"形容其细腻与脆弱,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力。

接着是"土花祠冷无人。听吹箫月底,传暮草金城"。这里"土花祠冷"描绘了一种荒凉孤寂的情景,而"听吹箫月底"则是一个典型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月光下聆听箫声,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传暮草金城"这句,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捕捉,增强了诗中时间和空间的层次。

"笑红紫、纷纷成雨,溯空如蝶,恐堕珠尘"一段,则是对春天景象的描绘。"笑红紫"指的是花开满径,"纷纷成雨"形容花瓣飘落,如同细雨。"溯空如蝶"则用蝴蝶比喻轻盈飘逸之物,表达了一种灵动飞扬的美感。"恐堕珠尘"则是对这种美好的担忧,因为美好总是短暂易逝。

接下来的"叹而今、杜郎还见,应赋悲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念和对现实中的孤寂感受的哀伤。"佩环何许,纵无情、莺燕犹惊"一句,则是通过古代女子佩环遗失,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失落与孤独。

随后是"怅朱槛香消,绿屏梦渺,肠断瑶琼。九曲迷楼依旧,沈沈夜、想觅行云"。这部分诗文通过对古代建筑和花园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寻。

最后,"但荒烟幽翠,东风吹作秋声"一句,以"荒烟幽翠"形容自然界的萧瑟,"东风吹作秋声"则是对季节更迭的一种感受。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切体验。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遗迹等多重意象的运用,以及对时光易逝、美好难寻的深情表达,构建了一种复杂丰富的情感空间。

收录诗词(17)

李莱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海棠

绿染晓云冉冉,红酣晴雾冥冥。银簪悬烛锦官城。

困倚墙头半影。雨后遍饶艳冶,燕来同作清明。

更深犹唤玉靴笙。不管西池露冷。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杏花天

年时中酒风流病。正雨暗、蘼芜深径。

人家寒食烟初禁。狼藉梨花雪影。

西湖梦、红沈翠冷。记舞板、歌裙厮趁。

斜阳苦与黄昏近。生怕画船归尽。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青玉案.题草窗词卷

吟情老尽江南句。几千万、垂丝缕。

花冷絮飞寒食路。

渔烟鸥雨,燕昏莺晓,总入昭华谱。

红衣妆靓凉生渚。环碧斜阳旧时树。

拈叶分题觞咏处。

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点绛唇

绿染春波,袖罗金缕双鸂鶒。小桃匀碧。

香衬蝉云湿。舞带歌钿,闲傍秋千立。情何极。

燕莺尘迹。芳草斜阳笛。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