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新先生惠然见寄佳制二十韵和而谢之

当年职都水,曾不入其门。

德重文章杰,年高道义尊。

虽闻传国士,恨不识王孙。

韵语如苏武,离骚类屈原。

烟霞供好句,江海入雄吞。

意气轻三杰,才名冠八元。

著述归至赜,议论探深源。

藉藉名虽重,区区席不温。

家贫谒鲁肃,国难避王敦。

北鄙来云内,西边退吐蕃。

勉将严韵继,不得细论文。

远害虽君智,全身亦圣恩。

大才宜应诏,豪气傲司阍。

学识光先哲,风流遗后昆。

莫寻三岛客,好谒万松轩。

六度真光发,三毒妄影奔。

素丝忘染习,古镜去尘昏。

炉上飞寒雪,胸中洗热烦。

到家浑不识,得象固忘言。

心月孤圆处,澄澄泯六根。

乙未闰月上休日,玉泉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耶律楚材对德新先生赠送的二十韵诗作的回应,充满了敬仰与感激之情。诗中首先表达了对德新先生高尚品德和杰出文才的赞美,称其为国士,比照苏武和屈原的文学成就。接着,诗人称赞德新先生的才情横溢,超群出众,著作丰富,见解深刻。

诗中提到德新先生在国家危难时的忠诚与避祸,以及他在边疆的贡献,显示出他的智勇双全。诗人表示自己虽然不能详尽评析,但对德新先生的敬仰如同炉火般炽热。同时,他也感慨徳新的名声虽隆,但生活简朴,不求奢华。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鼓励德新先生继续发扬严正的文风,远离世俗的纷扰,保持内心的纯净。他祝愿徳新能像明月般照亮他人,传承学问,影响后世。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耶律楚材对中国传统士人的崇高评价和敬仰。

收录诗词(727)

耶律楚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字:晋卿
  • 号:玉泉老人
  • 生卒年: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

相关古诗词

子铸生朝润之以诗为寿予因继其韵以遗之

岩松傲岁寒,枝干腾千尺。

男儿若稽古,功名垂竹帛。

我祖东丹王,施仁能善积。

我考文献公,清白遗四壁。

盛名流万世,馨香光赫赫。

余生叹不辰,西域十年客。

贫困志不渝,未肯忘平昔。

昔日出燕然,辰当摄提格。

鹑尾得凤毛,续后予无责。

汝知学不学,何啻云泥隔。

为山亏一篑,龙门空点额。

远袭周孔风,近追颜孟迹。

优游礼乐方,造次仁义宅。

继夜诵诗书,废时毋博弈。

勤惰分龙猪,三十成骨骼。

孜孜寝食废,安可忘朝夕。

行身谨而信,于礼顺而摭。

祥麟具五蹄,溟鹏全六翮。

为人备五常,奚忧仕与谪。

成功不自满,始知谦受益。

慎毋忘此诗,吾言真药石。

形式: 古风

扈从旋师道过东胜秦帅席上继杜受之韵

去国十年久,还乡两鬓皤。

三川犹梗涩,百越正干戈。

东胜城无恙,西征事若何。

凭高吟望久,樽酒酹长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用梁斗南韵

丁年学道道难成,却得中原浪播名。

否德自惭调鼎鼐,微才不可典玑衡。

谁知东海潜姜望,好向南阳起孔明。

收拾琴书作归计,玉泉佳处老馀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侄正卿

辽室东丹九叶芳,曾陪剑佩侍明昌。

学书写尽千林叶,习射能穿百步杨。

兴废人间战白蚁,荣枯枕上梦黄粱。

故山咫尺宜归去,莫使因循三径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