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巍在重阳节怀念已故弟弟的作品。通过“九日忆亡弟岩”这一标题,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弟弟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自汝弃予后”,表达了诗人失去弟弟后的孤独与哀伤。接着,“出门益觉难”一句,描绘了诗人走出家门时的艰难心情,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无尽的思念和痛苦。
“无人陪笑语,对酒独悲酸”这两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重阳佳节,本应是家人团聚、共享欢笑之时,诗人却只能独自饮酒,面对满桌的菜肴和美酒,心中却只有无尽的悲痛和酸楚。这种对比强烈的情感表达,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荆树霜中老,鹡鸰原上寒”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在霜中老去的荆树,以及在寒冷的原野上飞翔的鹡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心境凄凉的状态。同时,也暗喻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如同荆树与鹡鸰般紧密相连,即使时光流逝,这份情感也不会消逝。
最后,“茱萸虽满把,含泪不能看”一句,以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佩戴茱萸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虽然手中握着茱萸,但内心却充满了泪水,无法真正欣赏或感受节日的喜悦。这不仅是对弟弟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那份无法言说的哀愁的抒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亡弟深切的怀念和内心的痛苦,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不禁为诗人的深情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