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埙所作,名为《惜馀春慢·选冠子》。从词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留恋和哀愁,以及对于时光易逝、世事难以长久的深刻感慨。
“玉勒丝鞭,彩旗红索,总向愁中休了。”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那些华丽的场景和物象,如今只剩下愁绪。这些细节描写透露出一种无力回天的情怀。
“偏怜景媚,为甚愁浓,都为雨多晴少。”这里作者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特别留恋,但这种留恋又让他感到更加深沉的忧虑。因为春天的雨水往往很多,而晴朗的日子却不多,这种自然现象似乎也在映照着他的心情。
“桃杏开到梨花,红印香印,绿平幽沼。”这些句子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桃、杏、梨三种果树竞相开放,每一朵花都带有浓郁的香气,而绿色的水面则显得宁静而深邃。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也无饶、红药殿春,更作薄寒清峭。”这里讲述的是即便是在温暖如春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仍有无法释怀的冷清孤寂。这种对比强化了他的情感复杂性。
“尘梦里、暗换年华,东风能几,又把一番春老。”这几句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哀愁。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一次春天的到来都伴随着岁月的更迭,而春天本身也在不断地老去。这是对生命流逝的一种深刻感受。
“莺花过眼,蚕麦当头,朝日浓阴笼晓。”这里继续描绘自然景色,但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宁与迷茫。莺花在视线中穿梭而过,而农事如蚕豆和麦子则提醒着季节的更迭,朝阳被浓重的云雾所笼罩,这一切都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休恨烟林杜鹃,只恨啼鸠,呼云声杳。”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一些事物的遗憾,但他更恨的是那些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这些情感的流露显得既复杂又深沉。
最后,“到如今,暖霭烘晴,满地绿阴芳草。”这几句似乎带有一丝释然和接受。春天终于到来,阳光温暖,雨过天晴,一切都归于平静。这或许是作者在经历了种种哀愁后的一种心态转变,也可能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画面。它不仅是对春天美好的赞歌,也是对生命流逝、世事无常的一种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