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咏三首(其三)

子长千古士,被难身何穷。

悲哉百年后,毁誉犹不公。

孔子录《小雅》,怨诽君子风。

美善而刺恶,史笔非不忠。

文园为令客,窃资自临邛。

将死劝封禅,佞䛕以为工。

文章两司马,擅为西汉雄。

人君取士节,优劣安得同。

如何永平诏,抑扬恣其胸。

宜乎朝廷士,进者多容容。

所以歌《五噫》,邈然逝梁鸿。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名为《漫咏三首(其三)》。诗中探讨了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历史记载的公正性问题。

首句“子长千古士”,赞美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司马迁,他们的智慧与贡献跨越千年。接着,“被难身何穷”表达了这些人物在生前可能遭受的苦难与挑战,强调了他们面对逆境的坚韧与勇气。

“悲哉百年后,毁誉犹不公”指出即便是在死后,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也不够公正,充满了主观性和偏见。这种现象反映了人类社会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的局限性。

接下来,“孔子录《小雅》,怨诽君子风”提到孔子对《小雅》的收录,其中包含了对君子行为的批评与讽刺,体现了历史记载中的批判精神。这表明,优秀的史家不仅记录事实,更会通过文字传达对道德与行为的评判。

“美善而刺恶,史笔非不忠”进一步阐述了史家在记录历史时应秉持的原则——既赞扬美德,也揭露恶行,这是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和对道德的坚守。

“文园为令客,窃资自临邛”引用了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故事,他曾在临邛以文才吸引汉武帝的注意,成为宫廷宾客。这里借以说明,历史人物的才能与机遇往往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他们的命运与成就。

“将死劝封禅,佞䛕以为工”则提到了汉代另一位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临终前的建议,即帝王应举行封禅大典以示尊崇天地,这一建议被一些人视为谄媚。这反映了历史记载中对人物动机与行为复杂性的揭示。

最后,“文章两司马,擅为西汉雄”赞扬了司马迁与司马相如两位司马氏的杰出成就,他们在文学与历史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西汉时期的杰出代表。

“人君取士节,优劣安得同”提出了一种观点,即君主在选拔人才时,应注重其品德与能力,不应仅凭表面印象或个人喜好来决定。这反映了作者对公正用人原则的重视。

“如何永平诏,抑扬恣其胸”则批评了某些时期,如东汉永平年间,皇帝在选拔官员时过于主观,导致贤能与庸碌并存的现象。

“宜乎朝廷士,进者多容容”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下,朝廷中的官员往往选择明哲保身,避免锋芒毕露,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风险。

“所以歌《五噫》,邈然逝梁鸿”引用了汉代文学家梁鸿的《五噫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遭遇不公待遇的同情与感慨。梁鸿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不满与抗议,这也成为了后世对历史人物遭遇不公评价的一种共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记载公正性的探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以及对公正用人原则的重视。同时,诗中引用的历史故事与文学典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

一枝鹪鹩巢,高蹈许由狷。

士生各有志,齐心孰同愿。

美君骐骥才,掉鞅淮南甸。

策名白牒中,早与南宫荐。

家托管弦城,青楼列玉面。

百里雉未驯,行用阳春变。

而君独何苦,远走妻孥讪。

任公钓会稽,岂作井蛙见。

已信黔娄富,宁有陈平贱。

嗟我游孤踪,南北舟车遍。

索米饥八尺,摛赋羞百劝。

赖君每见阿,欲忘乡闾恋。

如何燕市酒,更作邮亭饯。

经谭东鲁麟,曲唱西飞燕。

诸侯重上宾,六籍传下县。

《清庙》奏升歌,待君调驾辩。

小别近郊门,踟蹰应回眷。

形式: 古风

柬张橿亭庶子

我爱嵇中散,读书想介狷。

浊酒弹素琴,了毕平生愿。

孤生托江淮,垂缨入王甸。

匹若菁茅微,偶与芹菹荐。

生世湘中帆,曲折衡九面。

可怜牛马走,坐阅鱼龙变。

浑沌中央死,峦壑北山讪。

空馆复何有,皓月相邀见。

九衢金钥开,万树银花贱。

不及轻薄儿,珠楼听歌遍。

知君亦寥寂,座乏尊罍劝。

惟应好兄弟,短檠犹堪恋。

金匮纪神功,大蒙入寅饯。

柱石佐休明,厦成纷贺燕。

丰采天下思,奚论同乡县。

岂如一曲士,聊游六气辨。

未称八金门,青山结遥眷。

形式: 古风

次橿亭韵寄张安履

天运自密移,至道无迁改。

小夫每自私,乘物以智宰。

往来挠世纷,茫如㲹瀛海。

焉知鹑居德,众万纳渊汇。

宁忧聋五声,而目盲五采。

君如悬栋材,起负高甍㟴。

我如小莛柔,叩钟媮欲怠。

二者同物役,黾勉赴褒采。

昨日东风休,夏绿谢春蕾。

岂不感啼鹃,乡思寄江茝。

兹意恐亦非,韦布骄锦綵。

不若两俱忘,养空复何待。

形式: 古风

送郑羲民郎中守永州

至德交万物,贤否各有宜。

譬彼蕙与艾,同被春风滋。

鄙人出孤陋,小若鸴燕知。

托君通家爱,谓我相逢迟。

大贤何不容,而我窃自私。

造请百不厌,童仆或旁嗤。

雨窗黯青镫,听君绝妙辞。

清韵倏邈远,南行指湘漓。

远近何足言,跬步有离思。

仪郎古清要,位望今已衰。

出守千里疆,岂复嫌一麾。

归家酌玉尊,绿窗樱桃枝。

起挂衡岳帆,天碧劖九疑。

曙日清崖猿,渚风摇江蓠。

一闻渔父唱,再继柳侯诗。

卧理丹橘閒,民言不忍欺。

公行良自得,何以慰余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