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暮村居杂咏,寄叔白七首(其四)

贫后依荒坞,忧来行近园。

雀争墙外树,牛入路旁村。

日落昼风止,烟寒冬岭昏。

樵人归又晚,深巷叩柴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傍晚乡村的生活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村落中的一幕幕生活场景。

首先,“贫后依荒坞,忧来行近园。”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贫困之后,选择居住在荒凉的山坞之中,面对忧虑时,他便在附近的园子里散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不仅体现了人物的孤独与无奈,也暗示了自然环境对心灵的抚慰作用。

接着,“雀争墙外树,牛入路旁村。”通过雀鸟争食和牛群进入村庄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与生机。雀鸟的争斗与牛群的悠闲,形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

“日落昼风止,烟寒冬岭昏。”这两句描绘了日落时分,风停云散,炊烟袅袅升起,冬日的山岭在烟雾中显得朦胧而昏暗。这样的景象既渲染了乡村夜晚的宁静,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仿佛预示着夜的来临。

最后,“樵人归又晚,深巷叩柴门。”描述了砍柴的人在天色已晚的情况下才回家,他们敲响了深巷中的柴门。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劳,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节奏与时间观念。整个画面温馨而真实,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村落之中,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冬日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冬暮村居杂咏,寄叔白七首(其五)

盥漱临堂户,清霜日气澄。

炉灰留夜火,砚水结晨冰。

事少常如客,情多始羡僧。

疏慵生自惯,何处著人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冬暮村居杂咏,寄叔白七首(其六)

茅堂耽夜坐,布被恋朝眠。

诗句还随历,身名不称年。

森沈残腊日,错莫早阴天。

只对陶公集,闲哦饮酒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冬暮村居杂咏,寄叔白七首(其七)

孤吟知兴远,闲坐亦深更。

僮睡呼不醒,镫昏挑暂明。

夜寒如有悟,钟尽即无声。

晓寄城中客,还能识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远道人归九仙山

西岩白云里,师去及春晖。

日晓双峰出,天晴一鹤归。

涧花粉棠艳,山菜刺楸肥。

谁见孤吟罢,松间倚石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