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歌为周蓉湖银台赋

何来匣底双芙蓉,光怪烛屋明秋虹。

天地之宝恒万钟,非公博物谁昭蒙。

七闽云历三十峰,遇人谈剑名猿公。

剑虽不得其述穷,求之铸者靡良工。

干镆自古竞楚风,方彼百鍊炉冶红。

鬼神守护日月镕,良由造化非人功。

低徊往事余形容,到处已成踏雪鸿。

今兹建宁侯姓庞,命谁巧作山骨铜。

两虬跃出雌与雄,公久望气如司空。

得来仍在闽海东,神物固与奇士同。

晦显岂必殊霜锋,纵使埋没粪土中。

精采齧蚀光愈融,星文况铄银台崇。

斗牛电掣凌苍穹,宝装漆鞘声鏦鏦。

挂壁日惟图史共,舞时更与书法通。

佩之岂止庇一躬,欲卫吾道驱阴雺。

剑得其人其遇隆,不随下客弹鱼?。

酒酣斫地曾无庸,轩开有绿气郁葱,摩挲三尺愁吴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曹奕霞的《双剑歌为周蓉湖银台赋》以双剑为题,通过描绘宝剑的神奇来历和非凡品质,表达了对拥有者周蓉湖的赞美以及剑与主人之间深厚缘分的寓意。诗中“匣底双芙蓉”形象生动,喻指剑的精美;“光怪烛屋明秋虹”则描绘了剑光的奇幻效果。诗人强调剑的珍贵在于天地造化而非人工之力,暗示了剑的非凡来历。

剑主周蓉湖被比作“遇人谈剑名猿公”,表明他具有高超的识剑眼光。剑虽未得详述,但铸剑工艺之精良可见一斑。诗人还提及剑与自然、神灵的紧密联系,以及剑在历史中的地位,如“星文况铄银台崇”。

剑的用途不仅限于个人防护,更是守护道德、驱邪的象征,正如“欲卫吾道驱阴雺”。诗人认为剑与人之间的契合度极高,不会像寻常兵器那样被人轻视或埋没,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展现出其内在的光芒。

最后,诗人通过“摩挲三尺愁吴侬”表达了对剑的亲近和对剑主的敬仰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对剑文化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

曹奕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友人华岳诗后

太华烟峦在一筇,自言亲手摘芙蓉。

更无人泣苍龙岭,只有君登落雁峰。

历历秦关归指掌,迢迢星海泻心胸。

卧游挂我诗瓢处,尺五天边万树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游皋亭山(其一)

忆别皋亭去,游踪久寂寥。

十年孤艇子,又泊半山桥。

坞竹寒逾翠,崖霜晓未消。

闲心皆可乐,木叶下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游皋亭山(其二)

登览浑难尽,孤亭接海天。

潮声连澉浦,云气荡沙田。

水远浮鸥外,林疏落日边。

归船疑列岫,北郭晚凝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游杜曲李氏桃溪村庄

高下悬崖寺,萦纡乱水滩。

疏钟云共远,积雪暮增寒。

二寸鱼偏美,三蕉酒自宽。

川原饶野色,带月倚门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