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补陀

上人飞锡处,来去即虚空。

金沙随地涌,碧海与天通。

凭高惟鸟道,直下是龙宫。

瀑飞寒涧雨,松挟夜涛风。

度岭三山鹤,横天万里虹。

望中秋色远,浩气入无穷。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补陀山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佛教精神的追求。首联“上人飞锡处,来去即虚空”以“飞锡”这一佛教术语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僧人行脚游历的自由与超脱,暗示其心灵的纯净与空灵。接着,“金沙随地涌,碧海与天通”两句,通过金沙与碧海的意象,展现了补陀山自然景观的瑰丽与壮阔,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与僧人的内心世界相通。

“凭高惟鸟道,直下是龙宫”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势的险峻与神秘,仿佛只有鸟儿才能飞越的山路,下方则是传说中的龙宫,隐喻着僧人修行之路的艰难与神圣。接下来,“瀑飞寒涧雨,松挟夜涛风”描绘了山中瀑布与松林在风雨中的动态之美,既有自然界的雄浑,又蕴含着禅宗中静观万物、体悟自然的哲理。

“度岭三山鹤,横天万里虹”则以鹤与彩虹为象征,表达了僧人超越世俗、达到心灵升华的境界,如同鹤翔于云霄,彩虹横跨天际,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最后,“望中秋色远,浩气入无穷”以中秋时节的景色作为结语,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的自然之美,更寓意着僧人的心境达到了一种与宇宙和谐共存的境界,浩然之气充盈于无尽的空间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补陀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僧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佛教文化中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秋江别意图送人之还南雄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浑。

三山通震泽,九委派昆崙。

晚树依城郭,秋潮出海门。

张帆临月窟,系䌫倚云根。

大庾黄梅岭,长亭绿酒尊。

风尘嗟远道,雨露荷深恩。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送判府万侯秩满如京

汉运兴黄祚,真人御赤龙。

将军雄武略,槐里建侯封。

奕世功何厚,诸孙秀所钟。

冥鸿翔大海,秋隼立高峰。

佐郡劳三载,承恩入九重。

临风何所赠,江上采芙蓉。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赋僧言补陀

僧言海上来,曾上妙高台。

瑞相天浮月,潮音地殷雷。

沙如金粟布,山似碧莲开。

雨带龙鯹过,云随鹤影回。

幽探还得宝,径渡不须杯。

我有登临兴,南游识善财。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送钟孟振服满之京

宣城禢太守,相见内门前。

为问洪都士,言登孝子船。

张帆当五月,读礼又三年。

梅子经旬雨,蓬莱咫尺天。

贤哉钟子耳,寂甚伯牙弦。

自叹初倾盖,那堪在别筵。

青云从此去,丹凤睹争先。

出饯惭衰老,题诗在烛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