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安分轩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一室萧然万虑忘”开篇即点出环境的清静与内心的宁静,诗人仿佛已忘却世间一切烦恼,沉浸在自我世界中。接着,“幽栖真似斛斯庄”一句,以古代隐士斛斯庄为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高雅与脱俗。
“春晴野涧多藜藿,秋晚山田足稻粱”两句,通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的描绘,展现了隐居生活的自然与和谐。春天阳光明媚,山涧间生长着藜藿,生机勃勃;秋天傍晚,山田里稻谷丰收,一片丰饶景象。这样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内心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向往。
“待富却惭居易拙,送穷应笑退之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富贵与简朴生活的态度。他认为自己虽未富贵,但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不羡慕他人,也不因自己的“拙”而感到羞愧。同时,他以韩愈“送穷”之事自嘲,表明自己并不追求名利,而是乐于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看君已在羲皇上,老去从教白发长”两句,是对友人或读者的感慨。诗人认为友人已经超脱世俗,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即使年岁渐长,白发满头,也无妨继续享受这份自在与快乐。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享受内心平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