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阳庵松歌

昨日樱桃园里竹,千竿簌簌黏衣绿。

今朝四阳庵里松,数株盘礴来天风。

一株根蟠巨石上,郁律绾结龙蛇状。

忽伸一爪掀岩峦,石破天惊泣相向。

七株离立寺门前,乱飘翠雨霏苍烟。

当门兀坐啜苦茗,但觉云烟幂历相钩连。

于中两株尤诡异,槎丫撑突夜叉臂。

如擎剑戟拥麾幢,偶卫仙官下游戏。

又如空中悬丹梯,从此步步直上排云霓。

可望不可到,不如醉倒童子争扶携。

四阳之松真奇绝,往来常听游人说。

此际徘徊意未厌,重过偃卧松阴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纪迈宜的《四阳庵松歌》描绘了四阳庵内松树的奇特景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松树的形态和动态。首句“昨日樱桃园里竹,千竿簌簌黏衣绿”,通过对比,引出今日四阳庵松的与众不同。接下来,诗人细致描绘了松树的根须如龙蛇般缠绕巨石,以及松干的强劲与威猛,仿佛能掀动山岩,令人惊叹。

“七株离立寺门前,乱飘翠雨霏苍烟”描绘了松树在寺前的静谧与神秘,翠绿的松针如雨雾般飘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坐在松荫下品茗,感觉云雾缭绕,仿佛与松林融为一体。

“于中两株尤诡异,槎丫撑突夜叉臂”形象地刻画了两株松树的奇特形状,如同夜叉手臂般的枝丫,增添了神秘感。诗人又比喻松树为仙官的仪仗,象征着超然与神圣。

最后,诗人感叹四阳庵松的奇妙难以触及,不如借酒浇愁,让孩童相伴。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赞美了松树的坚韧与灵性,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深深喜爱和留连忘返之情。

收录诗词(25)

纪迈宜(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康熙甲午举人,官泰安知州。有《俭重堂集》

  • 字:偲亭
  • 籍贯:文安

相关古诗词

柏林寺殿壁吴道子画水

赵州画水天下闻,波涛汹汹如崩云。

起伏有势壁欲动,世上摹本徒纷纷。

反覆斜正看逾活,胸中万顷倾溟渤。

艨艟挂席不敢前,蛟龙夜半争出没。

想当苍茫落笔时,星精旸睒来相窥。

奋臂一扫风雨疾,至今元气犹淋漓。

殿宇屡易壁不易,屹然怒浪如山立。

微损谁能补化工,常完呵护知神力。

柏林古寺振宗风,金碧巍峨矗半空。

画旨通禅方入圣,照耀千古无终穷。

僧繇之龙久飞去,虎头金粟今何处。

风尘鞅掌得奇观,如过瞿唐惊滟灏。

形式: 古风

冬晚东平道中

莽莽长林接,山河古郓州。

城空经战伐,事往几春秋。

蚕尾浮云没,尧陵夕照愁。

客途知欲倦,驻马问寒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响水铺道中

百万军储此地供,云中接壤重提封。

时平斥堠开千里,天险关门矗几重。

河水漫流横浅渡,山冈叠起隐遥峰。

行人指点前朝事,惟剩寒鸦落照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燕然台怀古

幕府犹余画角哀,军屯争拥紫峰开。

蓬蓬风自群山下,黯黯云从大漠来。

万里专征谁奏续,千年遗址此登台。

书生别有封侯骨,铭勒燕然枉上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