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尚郎中(其三)

衰年何用响铮铮,一错元来铸不成。

为役谁怜烛之武,浮言枉累铁元城。

铄金有口难从众,轑釜无羹枉怨兄。

一点红炉属君手,放教跃冶要分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垂暮之年何必再响亮,一开始就铸错无法挽回。
谁会可怜烛之武这样的使者,无端的流言白白牵累了铁壁之城。
即使金子有口也无法随大流,蒸锅里没有羹却白白埋怨兄弟。
那一点炽热的炉火在你手中,你要让它燃烧得清晰明确。

注释

衰年:垂暮之年。
何用:何必。
铮铮:响亮。
铸不成:无法挽回。
为役:使者。
谁怜:谁会可怜。
烛之武:比喻有才能但被忽视的人。
浮言:流言蜚语。
枉累:白白牵累。
铄金:金子。
从众:随大流。
轑釜:蒸锅。
枉怨:白白埋怨。
红炉:炽热的炉火。
属:属于。
君手:你的手中。
放教:让你。
跃冶:燃烧。
要分明:要清晰明确。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刘鉴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境遇的悲凉。诗中“衰年何用响铮铮,一错元来铸不成”两句,通过对过去岁月的回顾,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事业无成的哀伤。“为役谁怜烛之武,浮言枉累铁元城”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身处乱世、不得志的悲愤,以及对外界是非和不实之词的厌恶。

“铄金有口难从众,轑釜无羹枉怨兄”两句中,“铄金”比喻诗人的高尚品格,“轑釜”则象征着世俗的纷争和是不公正。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坚守个性而难以得到理解的苦恼。

最后,“一点红炉属君手,放教跃冶要分明”则是诗人对于知识分子应有之作为和责任的期望。这里的“一点红炉”象征着智慧的火种,“放教跃冶”则意味着以宽广的心胸去教育和引导他人,而“要分明”则强调了做事需要的是非分明。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和对外界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在动荡年代中的独立精神和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35)

刘鉴(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灯(其一)

一点兰膏数寸心,小窗伴我夜沈沈。

煖分青燄藜烟细,喜动红光花意深。

洞见苦心归典策,照残幽梦入寒衾。

他时富贵不相弃,移上长檠伴醉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见提举蔡涧松

今人标致古心胸,吉士依归有涧松。

白发半头身欲鹤,苍髯千丈气如龙。

三年博士留韩愈,十载中郎老蔡邕。

根脚青原培植久,蓬莱行上最高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和率斋王廉使三首(其三)

试手东风第一杯,一番人物萃欧梅。

曳裙昔惮王门峻,振铎今逢孔席开。

送酒马军江上去,持书驿使陇头来。

斯文未坠重增气,燕饭犹胜愧有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率斋王廉使三首(其二)

试手东风第一杯,南冠久挂市门梅。

贤遣在野时曾闭,道大如天运复开。

江左人传茂弘相,河汾士喜仲淹来。

深衣增重逾貂暖,立到天花雨满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