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

五鼎生封事不难,此身当与道相关。

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来人少闲。

靖节早辞彭泽县,子陵终老富春山。

当时若为虚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掌握国家大事并非难事,我的人生注定与道义相连。
天高地迥,白天转眼变傍晚,自古至今,人多数忙碌无暇。
陶渊明早早离开了彭泽县,严子陵则在富春山终老一生。
如果当初只为虚名而起,未必能在世间留下真实名声。

注释

五鼎:古代权力象征,指国家大事。
封事:密封的奏章,指处理政务。
道:道德、道义或人生道路。
相关:关联、联系。
天高地下:形容天地广阔,时间流逝。
日易晚: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傍晚来临。
少闲:少有闲暇。
靖节:陶渊明的字,以其清高自守著称。
彭泽县: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子陵:严光,字子陵,拒绝官位,隐居富春江边。
终老:度过一生,直到去世。
虚名:虚假的名声,表面的荣誉。
起:兴起,此处指追求。
未必:不一定。
有名:有名望,实名。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淡泊名利的态度。开篇“五鼎生封事不难,此身当与道相关”两句,意味着诗人认为取得功名、物质财富并非难事,但他更愿意将自己与道德修养联系起来,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接着的“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来人少闲”两句,则描绘出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人生哲理,指出人们忙碌一生却难得片刻安宁。这两句通过对比天地与人类活动的速度,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世间事务的繁复。

“靖节早辞彭泽县,子陵终老富春山”两句,引用历史隐逸靖節公李勋和子陵(即陶渊明)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逸生活的赞美之情。他们选择离开世俗的官职,归隐山林,以此来保持心灵的自由和纯净。

最后,“当时若为虚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间”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他认为如果只是为了虚荣和声名而活,那么即使在当时享有盛誉,也不一定能够流传后世。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功名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引用历史隐逸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物质和名利淡然处之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3)

宋自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字谦父。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文笔高绝,当代名流皆敬爱之。与戴复古尤有交谊。他的词集名渔樵笛谱,《花庵词选》行于世

  • 号:壶山
  • 籍贯:南昌

相关古诗词

答客问

岂是林逋放鹤迟,习闲成懒静相宜。

落花时节人中酒,夜雨轩窗客赌棋。

身外浮名何用觅,人间多事不须知。

屋边梅树梅边石,岁岁春风日日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谢深道问近况答之

芃芃秋草闭门深,世事年来口欲瘖。

文欠官衔谁著眼,命无时彩自劳心。

收书祇愿儿能读,得酒惟须客共斟。

幸有无弦琴挂壁,不容声处是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隐者

或居岩谷或居廛,未作天仙且地仙。

诗只半联人寡和,画才数笔世争传。

弹琴无谱自成曲,卖药资身不较钱。

或问先生今几岁,笑言谁解记生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乌鹊引

彼乌鹊兮,无异众禽之鸣。吉凶在人兮,彼鸣何心。

吁嗟人兮,万物之灵。不能自信兮,占吉凶于二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