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忆秦娥》由明代诗人王凤娴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长歌咽”,开篇即以“长歌”之音调低沉,暗示了哀伤的情绪。“咽”字更添几分悲凉,仿佛是主人公在低声吟唱,却难以言尽心中的痛楚。
“芳魂不返徒悲切”,“芳魂”指的是美好的灵魂或美好的事物,这里指逝去的美好时光或已故之人。这句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或人的离去的深深哀悼和无尽的悲伤。
“徒悲切”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徒劳的悲伤,即使再怎么悲痛,逝去的美好也无法挽回。
“寒烟苍树,为将愁结”,寒烟笼罩着苍老的树木,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愁绪如同寒烟一般弥漫不开,无法散去。
“乌栖哑哑人声绝”,乌鸦栖息在枝头,发出哑哑的叫声,与周围寂静的环境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寂寞。同时,人声的绝迹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冷清。
“伤心一片中天月”,月亮高悬于天际,却只能映照出一片伤心的情景。月亮本是温柔的象征,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它却成了加重悲伤的元素,让人感到更加心酸。
“可怜犹照,旧妆空阙”,尽管月亮依然明亮地照耀着,但那些曾经美丽的事物已经不在,如同旧日的妆容,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空位。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与过去的巨大落差的感慨。
整体而言,《忆秦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和无奈之情,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