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文人雅士生活画卷。首句“魏国图书天下无”,以夸张之笔赞美了赵承旨所藏之书之丰富与珍贵,犹如魏国图书一般,冠绝天下。接着“当时声价满皇都”进一步强调其名声之盛,响彻整个京城。
“万篇文绣垂金薤,一段冰清置玉壶”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赵承旨的藏书比作精美的文绣,悬挂于金薤之上,既显华美又具价值;同时,也将其人格比作冰清玉洁,高雅脱俗。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藏书的丰富与质量,更赞扬了赵承旨的高洁品性。
“碧海春深龙出蛰,丹山月白凤生雏”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赵承旨的才华与成就。龙蛰于深海,待机而出,象征着赵承旨的才华在等待时机展现;而丹山月白,凤凰生雏,则寓意他的成就如同凤凰般辉煌,且后继有人。
最后,“看云忽起苕溪梦,便欲乘舟访五湖”表达了诗人对赵承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苕溪之梦,五湖之游,都是古代文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赵承旨生活状态的羡慕,并渴望能与其共赏自然之美,体验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赵承旨藏书与人格的赞美,以及对其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知识、道德与自然美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