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壶中天·花愁》由清代诗人宗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开花谢的自然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情感与感慨。
开篇“花开花谢,算年年总被,东君耽误”,以花的生长周期为引子,暗含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接着“欲说平生多少憾,提起不胜酸楚”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能实现心愿的遗憾。
“几日芳菲,几番摇落,几度惊风雨”三句,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花开花落,以及风雨的侵袭,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却又脆弱的一面,同时也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不易。而“夕阳影里,荣华如水流去”则将时间的流逝比作流水,形象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接下来,“知否我自春来,为花憔悴,未忍和花诉”几句,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自己因花而感伤,却不愿与花分享这份愁绪,这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跃然纸上。最后,“花果聪明应会得,只恐忧伤情绪。病里春残,酒边梦绕,梦醒春何处”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花果或许能理解诗人的忧伤,但现实中的种种困境使得诗人只能在病中回忆春天,梦中寻找慰藉,醒来却不知春已去。
整首词以花为载体,抒发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孤独与挣扎。宗婉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