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遇山居老有感(其二)》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官场的反思。
首句“著处溪山可置身”,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仿佛在说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面对溪流与山峦,就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次句“古人求志不求闻”,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古代隐士的崇敬之情。这里的“求志”指的是追求内心的志向和理想,“不求闻”则是指不追求外在的名声和荣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淡泊名利、坚守内心信念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后两句“从前未有匡时术,只合携家傍白云”,则从反面反思了自己过去未能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只能选择与家人一同远离尘嚣,隐居于白云缭绕之处。这里既有对自己未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遗憾,也有对隐逸生活的自我安慰和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古代隐士精神的推崇以及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诗中蕴含着对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自然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