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无名氏所作的《焦山》诗,以江水、山峦、云雾、楼台、树色、钟声等自然景象为描绘对象,构建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水画卷。
首联“江上峰峦拥翠涛,神仙曾此挂丹瓢”,以“江”、“峰峦”、“翠涛”、“神仙”、“丹瓢”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江水环绕群山、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仙人曾经在此留下痕迹的画面,充满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
颔联“中流坐席云常护,六月楼台暑自消”,进一步描绘了焦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在江心的焦山上,云雾如同守护者一般围绕着山峰,即使是在炎热的六月,楼台也能够享受到清凉,展现出焦山的清幽与凉爽。
颈联“树色远迷淮甸雨,钟声遥带海门潮”,通过“树色”、“淮甸雨”、“钟声”、“海门潮”等元素,展现了焦山周围广阔而丰富的自然景观。远处的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葱郁,而远处传来的钟声似乎与海潮的声响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
尾联“天开图画非人世,一苇相过不待招”,将焦山的景色比作天开的画卷,强调其超脱于尘世的独特魅力。同时,“一苇相过不待招”则暗示了焦山的隐逸之气,无需刻意邀请,只需轻舟一叶,便能悠然自得地穿越其中,体验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焦山》诗通过对焦山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