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十二首(其二十一)

昔者有化人,来集周王庭。

咫尺逝万里,顷刻超百龄。

五音荡心神,耳乱不可听。

众采眩其目,不分丹与青。

飘鹞惑真伪,恍忽迷窈冥。

驰思八极表,讵知日与星。

未尝出户牖,自疑涉天廷。

左右莫觉悟,兀然殆遗形。

祈招作悲歌,圣贤用为经。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杂诗二十二首(其二十一)》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人生、宇宙的深邃思考。

诗中开篇描绘了一位“化人”降临周王之庭的奇幻场景,以“咫尺逝万里,顷刻超百龄”两句,巧妙地将现实与幻象交织在一起,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超越。接着,“五音荡心神,耳乱不可听。众采眩其目,不分丹与青”几句,运用感官的混乱来表达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却又真假难辨的世界之中。

“飘鹞惑真伪,恍忽迷窈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迷惑感,飘忽不定的景象让人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幻,陷入深深的迷惘之中。“驰思八极表,讵知日与星”则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宇宙的向往与探索,但又感叹于自身渺小,难以触及星辰大海。

“未尝出户牖,自疑涉天廷”两句,诗人自比为未曾走出门户却怀疑自己已涉足天庭的凡人,形象地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左右莫觉悟,兀然殆遗形”则揭示了周围人的不解与自己的孤独,仿佛在追寻真理的路上,只有自己一人踽踽独行。

最后,“祈招作悲歌,圣贤用为经”点明了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同时表达了对圣贤智慧的崇敬与追求。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二十二首(其二十二)

翩翩丹穴鸟,志在万里外。

营营持罦叟,何事守蒿艾。

声音可得闻,羽翮不能害。

嗟彼雉与兔,首身自此碎。

形式: 古风

咏古诗十二首(其一)

虹蜺明西方,五色相属联。

浮云万里来,泱郁天宇间。

白日晦无象,盛阳变为寒。

洚水弥九土,陵谷相贸迁。

盈虚叵前测,物理有固然。

形式: 古风

咏古诗十二首(其二)

长离乘风起,四顾求所栖。

路穷临苍梧,复排层霄飞。

岂不愿安处,不知所可依。

罾缴充径隧,鸱枭正鸣悲。

瞑夫抱同律,旷绝将何希。

形式: 古风

咏古诗十二首(其三)

赵国弃鸣犊,孔圣为之回。

西伯善养老,伯夷以为归。

驰驱西楚郊,徘徊太皞墟。

周汉多封君,不祀既忽诸。

三坟基皇德,八索总道枢。

若人岂欺我,虞夏亦典谟。

万里如浮云,古风讫无馀。

往矣不可追,喟然为踌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