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道中漫兴

溪水泠泠溪石平,山花红近水边明。

行人过此不忍去,索酒对之聊寄情。

贪坐自然忘却久,漫题非是强教成。

何时谢得渔须困,洗耳矶头更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间小径的清新与宁静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溪水潺潺、山花烂漫、行人留连忘返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联“溪水泠泠溪石平,山花红近水边明”以“泠泠”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与流动,而“平”字则突出了溪石的平整,两者相映成趣。接着,“山花红近水边明”一句,以“红”色的山花点缀在清澈的溪水旁,不仅色彩鲜明,也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

颔联“行人过此不忍去,索酒对之聊寄情”写出了行人在如此美景面前的留恋之情。他们不仅不愿离去,甚至想要借酒抒发心中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颈联“贪坐自然忘却久,漫题非是强教成”进一步描绘了行人在美景中的沉醉状态。他们长时间地坐着,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而“漫题非是强教成”则暗示了他们在不经意间留下了对美景的赞美,这种创作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尾联“何时谢得渔须困,洗耳矶头更濯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世俗烦恼、追求心灵纯净的愿望。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像渔父一样,远离尘嚣,到洗耳矶头洗涤心灵,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山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内心纯净生活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柏林漕岭绝顶

仆夫轧轧送肩舆,数过长松一万株。

山不到天惟咫尺,石无含雨亦须臾。

怕惊幽鸟停笳鼓,爱惜名花戒吏胥。

莫道升高不知止,欲收风景尽天隅。

形式: 七言律诗

酒诫

银瓶金醴十分斟,三爵从来不易禁。

中圣偶同徐邈妄,滑稽浑忘子云箴。

渑池以外危应戒,名教之中乐可寻。

误笑吴公淹壑谷,不知红日上东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宿南无寺

南无寺前苍玉森,凤凰戛戛乘风吟。

三更入枕忽惊梦,一点旅愁偏上心。

曙色未分僧出定,月华犹在鹤鸣阴。

眼前景物尽诗料,得句不从天外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宿定水寺煨笋

编棘为门竹插篱,山花艳艳草离离。

寺能脱俗何妨野,僧奈谈禅不爱诗。

宿鸟在林惊月起,闲云栖窦逐风移。

老夫未必如何胤,夜静聊参玉版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