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平韵(其七)

戒得原来是老夫,还思所好学从吾。

闭藏玉匣封菱镜,摇动金盘走露珠。

貌取失于憎面目,心知许便割头颅。

异时木拱徐君墓,挂剑能来季札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探讨了人性中的欲望与节制、外表与内心、承诺与行动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通过“戒得”这一主题,表达了对自我约束与追求内心真正喜好的思考。

首联“戒得原来是老夫,还思所好学从吾”,开篇即点明主题,将“戒得”视为一种自我约束,是成熟或老成的表现,同时表达了对个人兴趣和爱好的追求,强调了在遵循自我意愿的同时,也要有所节制。

颔联“闭藏玉匣封菱镜,摇动金盘走露珠”,运用形象的比喻,将内心的欲望比作珍藏的玉匣和菱镜,而行动则比作金盘中滚动的露珠,生动地描绘了欲望与行动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如何在满足欲望的同时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节制。

颈联“貌取失于憎面目,心知许便割头颅”,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外在表现与内在真实的关系。诗人指出,有时人们为了维护面子或避免冲突,可能会违背自己的内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这句诗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勇气,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也应坚守自我,勇于割舍不合理的欲望。

尾联“异时木拱徐君墓,挂剑能来季札无”,引用历史典故,将个人的抉择与古代君子的行为相联系,表达了对忠诚与信守承诺的向往。通过徐君墓前的木拱与季札挂剑的故事,诗人暗示了在面对道德与责任时,真正的自我应当如何行动,即在关键时刻能够坚守承诺,如同季札挂剑般,不因外界因素而改变初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戒得”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性、道德与自我约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439)

章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平韵(其八)

晴帆遥挂鹿门西,五色行装极目迷。

尽道无瑕原是璧,焉知有玷便非圭。

飞鸿未入萦云网,归燕空衔带水泥。

莫嫁金龟夫婿好,封侯久已误春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杂诗平韵(其九)

众议纷纷莫力排,由由亦可与之偕。

浑天犹自随行蚁,得水何妨听叫蛙。

壮士三千开铁弩,美人十二斗金钗。

色衰力尽须臾事,坎坷依然叹命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杂诗平韵(其十)

大生何处匪元胎,饮水休忘有本来。

最恼昏迷奸鬼蜮,宁知悔悟泣风雷。

焦头烂额工移突,碎骨焚身烬烈灰。

今日歌诗追昔欸,不胜感愤不胜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杂诗平韵(其十一)

伊谁坐照擅如神,心镜莹然独至仁。

不使迷来鱼目混,方知剖出蚌胎真。

松梅苦耐三冬冷,桃李争先二月春。

多少清标羞自献,可无物色出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