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雨德进欲枉草堂不果以二绝见贻依韵呈政(其一)

七月乘槎访戴时,柴门风雨骤成丝。

莫非吾道宜藏拙,无许人间得问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时节,诗人林熙春在风雨中未能前往友人草堂拜访的情景。通过“乘槎访戴”这一典故,隐喻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追求。然而,风雨突至,使得计划落空,诗人对此既感无奈又有所感悟。

首句“七月乘槎访戴时”,点明了时间背景和行动目的,即在七月这个特定的月份里,诗人想要去拜访友人戴某。这里,“乘槎”源自《博物志》中的典故,原指传说中的人乘木筏上天,后引申为访友或求仙之意,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

次句“柴门风雨骤成丝”,描述了突然降临的风雨情景,柴门之外,细雨如丝,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之约阻隔。这里的“骤成丝”生动地展现了风雨来得急促且密集,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遗憾。

接下来的两句“莫非吾道宜藏拙,无许人间得问奇”,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境遇的反思与感慨。他似乎在思考,是否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应当更加低调内敛,避免过分张扬,以免招致不必要的困扰或误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间复杂人际关系的无奈与淡然态度,认为不必过分追求奇巧之事,保持一份平和与真实更为重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故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友情、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在风雨交织的背景下,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显得格外深沉而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550)

林熙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夕雨德进欲枉草堂不果以二绝见贻依韵呈政

天河浮动肃清宵,一合经年兴正饶。

却怪西来寒夜雨,只劳乌鹊结星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癸卯八月八余自广济桥放舟登凤凰台共水扑天有龙见于枫洋白水之间若向台而来少选乃挟云飞去余喜甚命僧买酒并酌逮暮始截河而归即日漫赋纪事其得开字次日为省试初场诗中及之为吾潮兆喜(其一)

独坐斋亭郁未开,偶寻一苇强登台。

青山挟日当窗现,秋水浮天对榻来。

忽见翔龙腾海峤,却从栖凤转徘徊。

诘朝鏖战江涛沸,额下明珠掠几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癸卯八月八余自广济桥放舟登凤凰台共水扑天有龙见于枫洋白水之间若向台而来少选乃挟云飞去余喜甚命僧买酒并酌逮暮始截河而归即日漫赋纪事其得开字次日为省试初场诗中及之为吾潮兆喜(其二)

罗浮紫气锁崔巍,秋日龙门此日开。

海上祥云常五色,槛前明月逼三台。

片帆撩乱惊魂起,卓锡敲推得句来。

盛世幸逢浑欲醉,黄金沽酒酌金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壬寅中秋夏用德集社友园亭时余送民部黄子吉还朝弗赴至癸卯秋始得读陈希礼郑德进倡和诗漫次二首后一首并赠三丈(其一)

草堂负郭暮云遮,昨岁清秋月未斜。

孤树声寒非是叶,方塘影落尽皆花。

尊前未与投宾辖,江上曾随奉使槎。

试问月华今改否,今年犹胜旧年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