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蜡梅的深情赞美与怀念。首句“野寺西边雪压梅”,以雪压梅花的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暗示了蜡梅生长环境的严寒与孤寂。接着,“曾陪杖履探春回”一句,回忆了过去与友人一同探访春天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重寻密竹檀栾外,又见疏枝摘素开”两句,通过对比密竹与疏枝的蜡梅,展现了蜡梅独特的风姿和高洁的品质。蜡梅在冬日里绽放,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其坚韧的生命力和高雅的气质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步屧寻花嗟我老,巡檐索笑共谁来”则表达了诗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加深沉,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感。他寻找着花朵,感叹自己的衰老,似乎在寻找曾经与友人共享欢笑的时光,却不知如今与谁共赏这冬日里的蜡梅。
最后一句“细看风味依然在,不是刘郎去后栽”点明了主题,强调了蜡梅的风味依旧,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暗含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这里巧妙地引用了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蜡梅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怀念,情感真挚,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