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羊士谔的作品,名为《郡中言怀寄西川萧员外》。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功名利禄无能为力的愧疚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
“功名无力愧勤王”一句,表明诗人对于自己在功名上无所成就感到羞愧。这里的“勤王”可能是指那些为了功名而辛勤努力的人。接下来的“已近终南得草堂”,则描绘了诗人已经靠近终南山,获得了一处简朴的草堂作为归隐之所。
“身外尽归天竺偈”和“腰间唯有会稽章”两句,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只留下身体与心灵上的清净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这里的“天竺偈”可能指的是佛教经典,而“会稽章”则是指儒家经典中的《易经》,显示出诗人的学养和精神寄托。
在“何时腊酒逢山客, 可惜梅枝亚石床”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与山中隐者共饮腊酒的向往,同时也感慨于现实中的孤独和不遇,梅枝亚石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寂寞的山居图景。
最后,“岁晚我知仙客意,悬心应在白云乡”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白云乡”象征着一处超脱尘世的理想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超然物外与对自然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