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赵汸的《秋兴(其二)》,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自身境遇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孤寂与沉思。首句“山寒拟欲傍阳冈”,写出了山间的寒意和诗人寻找温暖的愿望,暗含了生活的艰辛。次句“病骨惊秋怯夜长”则表达了诗人因病体衰弱而对漫长秋夜的畏惧。
第三句“归去已无扬子宅”,借扬子宅的消失象征着诗人失去的故乡或归宿,流露出漂泊无依之感。第四句“乱来难觅郑公乡”进一步强调了战乱时期寻找安宁之地的困难,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第五、六句“有生宇内孰非寓,永死人间何处藏”,揭示出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都只是暂时的寄居,生死之间,更显人生的无常。最后两句“木落天高无雁过,閒思往事立苍茫”,以秋日落叶和鸿雁南飞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