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南山诗(其四)

赫赫明明,天命有严。命我祖考,九土是监。

倭馯之东,蛮蜑之南。享献有时,靡敢不詹。

閟兹馀文,复阁岩岩。万世是承,四方是瞻。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瞻彼南山诗》之四。这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的诗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天命与世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与宇宙秩序认知的感慨。

"赫赫明明,天命有严",开篇即设立了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天命被赋予一种不可违抗的严肃性。"命我祖考,九土是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家族历史与广袤疆土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将自己所承载的责任与土地联系起来。

接下来的"倭馯之东,蛮蜑之南",使用古代对外族的称谓,构建了一种空间上的远望和包容。这种远观不仅是地理上的,也蕴含着一种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的融合。

而"享献有时,靡敢不詹"则转向了时间维度,强调了祭祀活动中的恭敬之情和对祖先传统的尊重。这里的"靡"字表明了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至的态度,显示出诗人对于传统节庆活动的高度重视。

"閟兹馀文,复阁岩岩"中,“閟”字意味着封存或积累,而“馀文”则可理解为文化遗产的积淀。整句话表达了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视与保护,以及这种传承对后世影响的深远。

最后,"万世是承,四方是瞻"展示了一种宏大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在这里,诗人将个人生命与万世的延续相联系,同时以四方为景,展现了对宇宙全景的观照。这种视角既包含了历史的深度,也映射出个人的渺小与宇宙之广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文化传承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学沉思,是一篇融合了儒家思想与个人情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瞻彼南山诗(其六)

多士庶尹,群公百辟。拜手稽首,答扬休德。

既醉既饱,慎思尔职。罔顾尔私,罔爱尔力。

惇忠祗敕,永奉丕则。立民之极,载祀千亿。

形式: 四言诗

瞻彼南山诗(其三)

瞻彼南山,有杞有枞。维叶逢逢,君子之燕。

管丝噰噰,奏鼓??。自堂徂庭,上下肃雍。

靡有不恭,君子万年。令德高明,高明有融。

形式: 四言诗

瞻彼南山诗(其五)

帝曰卿士,左右之臣。四方无虞,矜尔之勤。

式观且游,从予一人。于壸于闳,于堂于陈。

金石之符,翰墨之珍。匪予汝夸,祖考之勋。

形式: 四言诗

陪张龙图南湖暑饮(其二)

楼船潋滟轻浪,鸥鹭缤纷满天。

清歌久之未度,画梁尘落芳筵。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