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楼

雨馀野外忽惊秋,爱此新凉坐晚楼。

古树崖阴笼薄雾,轻舟江曲逐狂流。

大观今古悲三杰,长啸乾坤傲五侯。

吟罢自知心力壮,肯随摇落浪生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秋晚登楼》由明代诗人杨骥所作,描绘了秋日傍晚登楼远眺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联“雨馀野外忽惊秋,爱此新凉坐晚楼”,开篇即点明时令与情境。雨后初晴,秋意渐浓,诗人独自坐在傍晚的高楼之上,享受着这份清新之气,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古树崖阴笼薄雾,轻舟江曲逐狂流”,进一步展开画面。古木参天,山崖间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仿佛给这幅秋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江面上,轻舟随波逐流,或缓或急,与狂流交织出一幅动态的画卷,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大观今古悲三杰,长啸乾坤傲五侯”,转入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诗人以“三杰”(如古代的英雄人物)和“五侯”(比喻权贵)为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通过“大观今古”的宏大视角,诗人既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多面,体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哲学思考。

尾联“吟罢自知心力壮,肯随摇落浪生愁”,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态度。在吟诵之后,诗人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充满力量,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变迁所动摇,更不会因季节的更替而产生无谓的忧愁。这种坚定与乐观的精神,正是诗人高尚人格的体现。

整体而言,《秋晚登楼》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傍晚图景,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3)

杨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竹林清咏

秋风三日出尘寰,柱杖东溪积翠间。

徐发清商穿绿径,兴随霁雨看青山。

风云未了千年计,天地先偷万古闲。

百岁好怀今始放,竹林题遍不知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钟石诗七章

卓此钟石,砥此中流。伊古鸿濛,伊几春秋。

江水流悠,物共沉浮。惟尔孤峙,蟠龙蹲虬。

钟石之蟠,障彼倾澜。云涛之奔,滔天怀山。

川谷为陵,丘埠为坑。

惟尔孤峙,亦静且闲,亦以无患。

钟石之立,有实无声。趾固地维,亦静以宁。

汨彼流泉,亦激以鸣。虽则激鸣,亦犹无情。

钟石之固,玄化为骨。峙之兀兀,仰之崛崛。

水流汨汨,舂冲拂拂。

日灼火烁,藓缠蜗蚀,迄以无齧。

钟石之高,高不撑天。有桧石之巅,亦染紫烟。

有梧石之巅,亦染紫烟。凤来梧栖,亦舞翩跹。

鹤来桧栖,亦盟永年。钟石之友,亦矢靡他。

龙虎则迩,道匪我家。象山则迩,迹亦我遐。

引望芙蓉,亦映秋霞。青莲云外,江皋蒹葭。

钟石之侧,谁构此室。踞江之皋,宅蟾之窟。

饮江潺湲,食松桧之实。爰有朋友,及此凉月。

爰奏琴瑟,共听琴瑟,和音无斁。

惟山之灵,于予无斁。予于山灵,盟共黄发。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山灵予遗,有如皦日。

形式: 四言诗

初到浮山和家兄

森森昆季和山阿,今日相逢意若何。

歌罢又生离别思,不妨沉醉舞婆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春日江中

尘思离城便豁然,漫随花柳过前川。

小舟荡入千峰影,别是人间一洞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