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虽行清净行若见垢净二相当情并是垢也即非清净心也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也。世尊实相,山河大地甚处得来?颂曰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通过对比远观与近听的不同感受,以及春去花在、人来鸟不惊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禅理的体悟。

首句“远观山有色”,描绘了远处山峦的壮丽景色,山色在远方显得清晰而富有层次感。次句“近听水无声”,则转而描写近处流水的静谧,即使水流潺潺,却似乎听不到声音,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氛围。

接着,“春去花犹在”一句,将季节更迭与自然永恒之美巧妙结合,即使春天过去,花朵依然盛开,象征着生命与美的永恒存在。最后,“人来鸟不惊”更是点睛之笔,以鸟儿对人类的无动于衷,反衬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平静,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应当保持的和谐关系。

后四句“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进一步深化了对禅理的理解。诗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本质和规律,如同山色、流水、花鸟等自然现象,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是宇宙法则的体现。然而,人们往往因为过分执着于表面现象或概念,而难以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这正是“如何言不会”的原因。只有当我们的认知达到“太分明”的境界,即能够洞察事物的内在本质而不被表象所迷惑时,才能真正领悟到“实相”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禅宗智慧,引导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反思自我与世界的深层联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收录诗词(33)

释道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庄起程之作

两日山庄驻清跸,三秋塞狝发行旌。

洒尘细已霏凉雨,送爽轻刚值快晴。

背眄渝关千嶂叠,径穿涧水一桥横。

讵惟习武勤边计,欲答贤王爱戴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蒙古王公例于波罗河屯晋接即事得句

塞上秋蒐又隔年,碧空爽气正澄鲜。

仰流左谷右贤后,就日车尘马足前。

望去围场欣咫尺,携来猎卒例盈千。

一家中外非容易,驭远鸿猷勉继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野花

野花不入嵇含状,有艳无名人讵晓。

露霏或比素兰馨,风娜还过宝相姣。

未逢说项空奇芳,荒原芜没殊不少。

尔雅方言逮㝢中,寰海周禆谁则到。

匪直人也幸生文物邦,幸生乃至凡花草。

形式: 古风

塞野度行旃,新凉马首前。

近山岚气峭,拂草露华鲜。

催谷登场候,报人宜猎天。

欲询民疾苦,村墅且停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