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感兴四首(其一)》,由元代诗人何失所作。诗中以“大宝隐于石”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大宝”比作隐藏的珍贵之物,而“石”则象征着外界的误解与忽视。通过“哲匠莫覈真”,表达了即使有高明的工匠也无法辨识其真伪的无奈。接着,“猛虎走四野,尺草岂蔽身”两句,以猛虎自喻,形象地描绘出自己虽才华横溢却常被误解的境遇,同时指出即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无法完全遮掩真正的价值。
“昧者虎不见,投石安足珍”进一步强调了世人的无知与偏见,即使投以石头(象征着努力或献身),对于那些看不见真正价值的人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最后,“所以卞和泣,千载共沾巾”引用了卞和献玉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如同卞和一般,因自己的才华不被理解而感到悲痛,这种情感跨越千年,与后人共情。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反映了对社会认知局限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我价值追求的执着与坚持。语言简洁有力,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