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闻莺

花梢未动雨中听,催遍园林百果成。

六月不知春色尽,五更来伴夏鸡声。

树头萧瑟长风过,马上瞢腾短梦惊。

劝汝无言归旧谷,先秋番次候虫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雨声中倾听花梢的动静,催促着园林里的各种果实成熟。
六月里浑然不觉春天已逝,清晨五更时分,蝉鸣声陪伴着夏天的到来。
风吹过树梢,带来萧瑟之感,骑马的人被短暂的梦境惊醒。
我劝你不必再沉默,回归旧时的谷地,秋天的第一批虫鸣声预示着季节的变换。

注释

花梢:花朵的尖端。
雨中听:在雨声中聆听。
园林:种植各种植物的园子。
百果成:各种果实成熟。
六月:农历六月。
春色尽:春天的景色结束。
五更:黎明前的五个时辰。
夏鸡声:夏天的鸟鸣,如公鸡报晓。
树头:树枝的顶部。
萧瑟:形容风声凄凉。
马上:骑在马上。
瞢腾:迷糊、困倦。
无言:无需言语。
旧谷:过去的谷物收获地。
番次:轮流、依次。
候虫鸣:等待季节变化的昆虫鸣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象和农村生活图画。开篇"花梢未动雨中听,催遍园林百果成"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里雨后的宁静与生机,花朵在细雨的滋润下静悄悄地开放,而园中的果实也在这个季节迅速成熟。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微妙的变化,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充满生机的画面之中。

"六月不知春色尽,五更来伴夏鸡声"这两句则是在强调时间流逝的主题。诗人指出到了六月份,本应是初夏时节,但依然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夜间的公鸡啼叫也提醒着人们夏日已至,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转。

接下来的"树头萧瑟长风过,马上瞢腾短梦惊"两句,则是对行旅生活的一种描写。诗人通过树梢在风中的凄凉声响和自己在马背上的短暂入睡与惊醒,表现了游子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劝汝无言归旧谷,先秋番次候虫鸣"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告。诗中提到不要沉默,要回到熟悉的地方去,而在初秋时分批等待虫鸣声。这两句不仅包含了对自然的观察,也蕴含着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清新,通过对春天雨后景象、时间感悟和行旅生活的描写,以及对友人的劝告,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情怀。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诸葛菜

武侯战地记他年,战后犹当似率然。

会向渭原惊仲达,尚应江碛感桓玄。

背山左泽甘如彼,傍砌绕篱今可怜。

莫问兴亡进羹茹,书生赢取腹便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商高宗陵庙诗

筑岩胥靡继甘盘,此道寥寥不复存。

古庙秋风尘黯黯,故陵烟树月昏昏。

君臣难遇真千载,岸谷谁知旧九原。

魏尚端能似颇牧,独无新梦到天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宿大贾村僧寮

行过横烟杳霭中,低低茆舍绕蒿蓬。

应门见客僧如鹿,席地围炉火自红。

隙壁射床千里月,破窗吟纸一川风。

仆夫密劝休安枕,闻道穿窬是主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宿路北

晚日明青嶂,春风送马蹄。

数朝秦岭北,今夜洛阳西。

禁水绿波满,芜城碧草齐。

客心归更速,解辔恨栖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