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与超凡脱俗之感。首句“十二芙蓉天作开”,以“芙蓉”喻指山峰,形象地展现了罗浮山群峰连绵、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接着,“烟霞净裹翠成堆”一句,通过烟霞的轻柔与翠色的浓郁,进一步渲染了山色的秀美与神秘。
“鹿衔花向林边过,龙带云从树杪来”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绘了山间动物与自然元素的和谐共存,鹿在林间悠然漫步,龙则引领着云雾从高树梢间飘然而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和神秘色彩。
“最爱壶中开日月,何须海上访蓬莱”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独特魅力的深深喜爱,认为在这里就能体验到日月更替的奇妙,无需远赴海外寻找仙境。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考。
最后,“翛然自觉清毛骨,直欲凌风溯上台”两句,以“翛然”形容诗人内心感到的自由与宁静,即使只是短暂的停留,也足以让心灵得到净化。诗人渴望能像飞翔的鸟儿一样,越过重重山峦,达到更高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超越世俗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