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舅氏

北山结斋处,爽垲非嚣尘。

开轩寻丈间,四座情訚訚。

君无挟长态,我亦忘等伦。

终朝究道艺,得趣何其真。

一从分携去,声迹如参辰。

相望远十舍,诲席无由亲。

秋高鳌峰秀,得助尤清新。

明珠不分锡,何以慰吾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我在北山建起静室,远离喧嚣尘世。
打开窗户,身处一丈见方的空间,四周围都是和谐的氛围。
你无需摆出长辈的姿态,我也忘却了等级差别。
整天沉浸在学问和艺术中,感受到的乐趣无比真实。
自从分别后,我们的音信如同天地相隔,无法亲近。
遥望远方十里的距离,无法再面对面教导。
秋天的鳌峰格外秀丽,你的教诲对我来说更加清新。
没有得到你的明珠般的智慧分享,如何安慰我这贫穷的心灵?

注释

斋处:静修之处。
爽垲:清爽干燥的地方。
嚣尘:喧闹的尘世。
訚訚:和睦、和谐。
挟长态:倚仗年长而傲慢的态度。
等伦:等级或辈分。
声迹:消息和踪迹。
诲席:教导的场合。
鳌峰:形容山峰高峻。
锡:赐予,此处指分享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行之的《寄舅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舅氏的思念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首句“北山结斋处,爽垲非嚣尘”描绘了诗人静心修行的环境,远离世俗喧嚣,清静宜人。接下来的“开轩寻丈间,四座情訚訚”写出了与舅氏相聚时的和谐氛围,大家畅所欲言,关系融洽。

诗人感慨“君无挟长态,我亦忘等伦”,表示彼此之间没有尊卑之别,只有真诚的交谈和共同的兴趣。他们整日探讨学问艺术,“终朝究道艺,得趣何其真”,显示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乐趣。

然而,“一从分携去,声迹如参辰”表达了两人分离后,虽然相隔遥远,如同天地两端,无法常常见面。“相望远十舍,诲席无由亲”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距离带来的遗憾,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亲密地聆听教诲。

秋天的景色为诗增添了清新之感,“秋高鳌峰秀”,而“明珠不分锡,何以慰吾贫”则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希望舅氏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以弥补物质上的贫困,表达了对亲情的深深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描绘与舅氏的交往和分离后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萍乡道中

萍实乡中雨初歇,野溪流水奔惊湍。

蚕功欲登蚕妇急,春阴已浓春事阑。

飞绵漫空白雪舞,叠巘插汉青螺攒。

家山归去此无几,眼底已作潇湘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游岳麓宫抱黄洞

长沙不足容回旋,放脚直到清虚天。

层云荡胸意矫矫,皓月入袖情娟娟。

扶摇浩荡九万里,城郭彷佛三千年。

仙期汗漫直牛斗,此志理我乘风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赋压波亭呈益阳赵宰

当涂自诡谯中龙,长驱远斗矜馀锋。

孙刘交合出奇计,一炬赤壁成三雄。

荆州畴昔借资地,久假乃复相仇攻。

是时熊湘介二国,北有蜀垒南吴牖。

蛮争触竞已千古,往事独有江流东。

人言此水自云阜,联引澬邵经夷中。

崎岖二梅压盘束,擘裂千嶂烦奔冲。

穷豪究勇力少纵,始得平隰流舂容。

纡馀十里仅间暇,赑屃五渚俄冲从。

潴为渟渊产百怪,往往不宅冯夷宫。

春霖夏潦故假藉,谷吐川灌资腾舂。

阳侯客气不自禁,驱胁罔象从群凶。

往时井邑困陵藉,欲已此患嗟无庸。

英英忠定经国手,初日小试勤民功。

不烦燃犀照奇鬼,正尔宴坐销狂烽。

筑亭据胜俯百壑,坐使衮衮皆朝宗。

投巫谩诧邺中老,驱鳄未逊潮阳翁。

横流一旦复故道,精意要与神明通。

吾闻祖龙制六合,欲以盛气陵华戎。

将游会稽示汰侈,乃被涛浙还他从。

区区水波岂云恶,要是暴戾神方恫。

安知盛德虽邑宰,能转造化回天工。

尔来百有六十载,民得平土趋耕农。

只今令尹亦公辈,惟有善政希高踪。

兴言晴雨应如答,岂复旱溢忧匆匆。

喜丰对峙且华屋,一桨横绝江无风。

江头秋深足佳趣,林霭烟暝纷冥濛。

乘间领客共赏胜,亦有情话摅心胸。

夫君岂久吏州县,伟望况已齐衡嵩。

傥令鲸伏波不作,奠枕四海渠非公。

形式: 古风

溪流

溪流一作神仙遇,岁岁桃花落复开。

谁控空岩守奇鬼,岂唯尘俗到云来。

彭泽昌黎一是非,悠悠千古谩传疑。

苍崖何物扃岩窦,独许当时渔父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