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师自通州访我于仪真因携之至长芦留语数日及其归也作诗以送之

通州瞿昙师,多于雁鹜行。

吾常爱志僧,谓之一凤凰。

不见十五载,访我大江傍。

留之固未遣,载以荆州航。

相从三日游,山晚松风长。

尔我岂其梦,嗒然尧桀忘。

凌晨洗一钵,束衣还故乡。

为子植梧桐,何时复来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在通州的瞿昙法师,他的队伍比雁鸭还要多。
我一直喜欢这位有志向的僧人,称他如凤凰一般尊贵。
已经十五年没有见到他了,这次他来到长江边找我。
虽然挽留他,但他还是决定离开,乘船前往荆州。
我们一起度过了三天的旅程,傍晚山色与松风更显悠长。
难道这并非梦境?我们都忘却了世间的是非,心如止水。
清晨,他洗净饭碗,整装衣服,踏上回乡之路。
我为你种下梧桐树,期待你何时能再次飞来栖息。

注释

瞿昙师:指僧人瞿昙。
雁鹜:比喻僧众众多。
志僧:有志向的僧人。
凤凰:比喻高洁或尊贵。
十五载:十五年。
大江傍:长江边。
遣:派遣,离开。
荆州航:荆州的船只。
松风长:松林中的风吹得漫长。
嗒然:形容心境平静。
尧桀忘:忘记尧舜和桀纣这样的历史人物,指超脱世俗。
凌晨:清晨。
一钵:一只饭碗。
植梧桐:种植梧桐树。
复来翔:再次飞来栖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志师之间的情谊和对彼此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对过去交往的回忆,表达了对志师的敬重和不舍昼夜的感情。"通州瞿昙师,多于雁鹜行"一句直接点出了主角色的身份,一个在通州活跃的高僧,他如同自由自在的雁鹜,给人以超然物外之感。

接着,"吾常爱志僧,谓之一凤凰"表明诗人对这个僧人的敬重和赞赏,将其比作难得一见的凤凰。"不见十五载,访我大江傍"则讲述了诗人与这位高僧相隔多年后,在长江边上再次相遇的情景。

"留之固未遣,载以荆州航"表达了诗人希望将志师留在身边,不忍心让其离开,并且带着他一同前往荆州的愿望。"相从三日游,山晚松风长"则是对他们短暂相聚时光的描述,那些在山间漫步、晚风中的松林中共同度过的时刻。

然而,这种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尔我岂其梦,嗒然尧桀忘"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谊的珍视和留恋,以及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迷茫感受。而"凌晨洗一钵,束衣还故乡"则是志师离开时的情景,他在清晨洗漱后,整理好衣物准备返回自己的家乡。

最后,"为子植梧桐,何时复来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种下梧桐树,以此作为子孙后代的寄托,同时也期盼着志师未来能够再次回来,这样他们就能在梧桐树下重逢,那时的景象宛如凤凰展翅高飞。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人生相聚离别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226)

仲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孝叔赵有翼赵存中黄子登沈正卿曾同季有观梅道场之约仆偶过西山不得陪六客之末归读众作因继韵

公皆车马城南去,我向西郊漾小舟。

人事好乖各回首,吾年如此喜乘流。

金兰六客稀时见,珠玉一篇无句酬。

却数竹林犹少在,不妨著我伯伦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陈行之得之因震泽旧居辟小阁面列洞庭山客有名以尊经者江都仲某为长句以纪之

洞庭之野排千岩,陈子卷帘非爱山。

震泽之流清没底,陈子凭栏不观水。

杰阁横空一事无,终年传习唯父书。

乃翁平时束五传,绝人伟论惊诸儒。

至宝不受久埋没,近者私记刊吴都。

搢绅骈肩快先睹,一言价重百车渠。

正派源流要有自,二难秀发名家驹。

少小辛勤门户计,皇天有知子不孤。

于今三十五经立,亹亹雄辩来起予。

不但家法传群纪,经学当与心法俱。

溪山相对无浪语,宝此一编时卷舒。

自怜早岁已漂泊,乃翁邀我来僧庐。

于今埙篪弦诵地,当时从容谈笑馀。

契阔死生三十载,萍浮蓬转常崎岖。

子能箕裘万事足,其他得丧争锱铢。

凛凛清氛端可想,神游彷佛归来欤。

形式: 古风

和何枢密题楚颂亭韵

山林与钟鼎,各了一世缘。

千年眉山翁,生气犹凛然。

菟裘视阳羡,卖剑将老焉。

此志空泉扃,禾黍荒故园。

尚馀种橘帖,会有异世贤。

西清广川公,文翰郁双全。

新篇来西枢,句句清可弦。

廊庙须公归,宁容一壑专。

九重最深眷,每转从谏圜。

绝唱今寡和,惜哉坡已仙。

回视楚臣些,并驰争孰先。

况复黄绢碑,光耀荆溪边。

此亭会不磨,名与两公传。

几株罗潇湘,便觉饶风烟。

不比濯锦江,桤木须三年。

行矣凉飙起,霜满千崖巅。

香雾喷四坐,满引杯垂莲。

形式: 古风

咏竹

自结高人伴,雅无俗士缘。

驱之傍城市,劲节非所便。

未论傲霜雪,试欲藏风烟。

愿留旧青眼,岁晚相周旋。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