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沧桑和帝王兴衰的诗句,深含哲理。诗人通过对古今比较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规律的思考和对现实政治的隐喻。
"群雄竞起问前朝"一句,勾勒出一个景象:英雄们纷纷揭开历史的篇章,对过往王朝的兴衰变化充满好奇与探究之心。这里的“群雄”可能指的是士人、学者或是有志之士,他们对历史的关注不仅是出于知识的追求,更有探寻经验教训,鉴往知今的深意。
"王者无外见今朝"则透露出一种宿命论的思考,似乎在告诉读者,即便是君临天下的帝王,对于当前的局势也无法全然洞察。这里的“无外”两字,可理解为即使有再高明的智慧,也难逃时代的洪流和历史的轮回。
接下来的"比讶渔阳结怨恨",诗人提及了渔阳(今属河北省)的故事。渔阳在中国古代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因此“结怨恨”暗示着历史上的纷争与恩怨。
最后的"元听舜日旧箫韶"则是对远古时代的追忆。“元听”可能指的是原始、初听之意,“舜日”则是指上古时期,而“旧箫韶”则是一种古代乐器的名称,象征着古老的音乐和文化。诗人在这里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对远古美好时代的怀念,同时也可能隐含着对当前社会动荡不安的无奈与叹息。
整体而言,这段诗文通过历史的长河,将古今相比较,展示了时间流转中的人世沧桑和王朝更迭。诗人以深邃的历史观和哲理思考,抒发了对过往的反思与现实的警醒。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