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感(其二)

莫臂饥鹰莫钓鳌,泰山遮莫等鸿毛。

日光肯照冯生铗,霜色先凋范叔袍。

迥出楼台何岁月,相依篱落此蓬蒿。

因风漫谢芦中父,海岛俄奔白马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自感(其二)》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与自我反思。

首联“莫臂饥鹰莫钓鳌,泰山遮莫等鸿毛”以“饥鹰”、“钓鳌”、“泰山”与“鸿毛”进行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渺小与世事的无常。饥鹰与钓鳌代表了追求与渴望,泰山则象征着宏大的目标或地位,而鸿毛则比喻个人在这些宏大背景下的微不足道。这一对比强调了人在面对巨大挑战或目标时的无力感。

颔联“日光肯照冯生铗,霜色先凋范叔袍”运用了冯谖和范睢的典故。冯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谋士,曾为孟尝君驾车,后成为其重要助手;范睢则是秦昭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曾因遭人排挤而流亡他乡。这两句诗通过“日光”与“霜色”的对比,暗示了时光流逝与命运无常的主题。冯生的“铗”(剑匣)象征着他的才华与抱负,而范叔的“袍”则代表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然而,“日光肯照”与“霜色先凋”之间的反差,显示了即使拥有才能与机遇,也可能遭受命运的无情打击。

颈联“迥出楼台何岁月,相依篱落此蓬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对比。诗人将自己置于“楼台”与“篱落”之间,前者代表了社会的高处与繁华,后者则象征着个人生活的简朴与孤独。通过“何岁月”与“此蓬蒿”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尾联“因风漫谢芦中父,海岛俄奔白马涛”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尾,通过“风”、“芦”、“海岛”与“白马涛”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既自由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氛围。诗人在这里向“芦中父”表达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漂泊不定。最后,“海岛俄奔白马涛”中的“俄”字强调了变化之快,预示着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与自我反省,表达了对命运无常、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暮冈内兄弟

上池之水玉山禾,黻佩今如负戴何。

地主或兼怜宅相,暮冈全不比朝歌。

即伤饥渴牛羊下,不数于思犀兕多。

自惜流离真琐尾,入林端倚硕人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榕树垂垂雨欲沈,短扉斜窦昼阴阴。

檐閒鸟雀寒相向,浪里鱼龙迥自深。

身世虚舟还木偶,江河大地有蹄涔。

轻尘只信阳关唱,今日滂沱别更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四愁(其一)

我所思兮在骏台,行行当日陟崔嵬。

真轻伯玉胡琴价,自负相如汉苑才。

待漏琐闱深凤籞,防秋金甲盛龙堆。

北风不那吹华发,荒径南园蘙碧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四愁(其二)

我所思兮在鹉湖,西陵歌舞未荒芜。

此时问俗真黄口,忆昔循陔有绛趺。

禹穴秋风馀霸气,耶溪春色上姑苏。

遥遥牛女同消息,水国青烟散舳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