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杜子美祠

少年诵公诗,讽咏忘日夕。

晚为湖外游,适有耒阳役。

仙人梅子真,邀我连辔策。

苍山环古城,幽路转石壁。

丛祠隐木末,古冢累道侧。

衣冠尚唐制,金石存古刻。

缅怀天宝年,纲纪丝棼剧。

肃代虽中兴,安史互攘贼。

风云暗宇宙,蛇豕莽区域。

生灵困鱼烂,廊庙鄙肉食。

崎岖兵戎閒,公亦屡颠踣。

时危孰与持,忠愤气弥激。

烱烱心怀丹,萧萧发垂白。

兴来谩吟哦,赋罢还叹息。

区区杞人忧,此意谁复测。

至今杜陵编,义与风雅敌。

人亡遗像在,庙古炉香寂。

庭花日日红,阶草年年碧。

公身不可见,公心犹可识。

惟馀耒阳流,与君共无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洵所作的《谒杜子美祠》,通过诗人对杜甫的追思和对杜甫作品的欣赏,展现了对杜甫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诗中首先提到年轻时诵读杜甫的诗歌,沉浸在诗歌的韵味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作为湖外游子,恰逢前往耒阳的行程,遇见了杜甫的后人或信徒,一同策马前行。他们穿越苍山环绕的古城,沿着幽静的小径,经过隐藏在树木深处的祠堂和排列在道路两侧的古墓。这些场景勾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沉淀。

诗人在祠堂内看到杜甫当年的衣冠和金石古刻,联想到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天宝年间,社会秩序混乱,安史之乱爆发,国家动荡不安。尽管肃代曾试图恢复中兴,但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诗人感慨杜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仍能保持忠诚和愤怒,其内心赤诚如丹,头发却已斑白。

诗人想象杜甫在创作时的激情与思考,即使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也未能抑制住内心的创作冲动。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如同杞人的忧虑,深沉而复杂,难以被世人完全理解。然而,杜甫的作品,尤其是《杜陵编》中的篇章,其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与古代的风雅并驾齐驱。

最后,诗人感叹杜甫虽已逝去,但他的形象依然存在,祠庙古朴,香烟缭绕,庭院中的花朵每日绽放,台阶上的青草年年绿意盎然。虽然无法见到杜甫本人,但他的精神和作品仍然能够被人们感知和传承。诗人以“惟馀耒阳流,与君共无极”结尾,表达了对杜甫及其作品永恒价值的认同和赞美。

收录诗词(125)

程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 字:允夫
  • 籍贯: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
  • 生卒年:1184

相关古诗词

潘提刑生日四首用以介眉寿为韵(其一)

泉以沙故浑,草以风故靡。

谁能表独出,屹若柱立砥。

先生抱懿德,取喻当奚以。

孤高衡岳松,清润湘江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潘提刑生日四首用以介眉寿为韵(其二)

华堂敞千楹,居者嫌陋隘。

安知圜扉中,虮虱生杻械。

先生虑囚时,矜测逮鲜介。

此心即天心,不为门闾大。

形式: 古风

潘提刑生日四首用以介眉寿为韵(其三)

天心本广大,有外宁合之。

咄哉吝骄者,妄自分町畦。

先生克己学,不起一念私。

斯道愈光新,渠用夸扬眉。

形式: 古风

潘提刑生日四首用以介眉寿为韵(其四)

贤者必得贵,仁者必得寿。

天人何閒然,如契钥相受。

先生迈种德,无觊报自厚。

应笑昌黎翁,区区说南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