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名为《送大司成陈琴溪之南雍(其二)》。诗中以“圣人”开篇,借以表达对陈琴溪大司成身份的尊敬与敬仰。接着,诗人通过“思得司成司礼乐”的表述,表达了对陈琴溪在南雍任职期间,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礼乐文化的期待。
“谓君德化犹在人,君之南行当不薄。”这两句诗赞美了陈琴溪的道德教化,认为他的品德和智慧将影响他人,即使他前往南雍,其影响力也不会减弱。这种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亲承诏旨出明庭,春明门外春花生。”描绘了陈琴溪接旨离开朝廷的情景,春明门外的春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预示着陈琴溪此行将充满活力与美好。这一场景的描写,既展现了陈琴溪离京时的庄重与荣耀,也寄托了人们对他的美好祝愿。
最后,“花光一路送君行,明年君北还相迎。”表达了对陈琴溪此行的祝福,以及对他未来回归的期待。花光一路,不仅描绘了沿途的美景,也寓意着陈琴溪此行将受到众人的欢迎与支持。同时,对未来的相迎,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陈琴溪能力的信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对陈琴溪个人品质的赞美、对其使命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