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道行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理。"通身是口,说得一半"描绘了一个形象,嘴巴虽多,但表达有限,只能说出部分真理;"通身是眼,用得一橛"则暗示眼睛虽多,但真正能看透的只有一个焦点。接下来的诗句强调了行动与言语之间的关系:真正有用的东西无需过多言说,而空谈无用之事则浪费了表达的机会。
"用不到处说有馀,说不到处用无尽"进一步说明,不必要的言辞只会增加混乱,而真正的智慧在于沉默和恰当的行动。"当用无说,当说无用"教导我们,在该行动时保持沉默,而在该言说时则要简洁有力。
"用说同时,用说不同时"揭示了语言和行动的相对性,它们在不同情境下可能相辅相成或相互矛盾。最后,诗人以"诸人若也拟议,西峰在你脚底"告诫,如果人们过于思考和争论,反而会失去对真理的直接体验,就像西峰(可能指佛教中的某个重要境界)就在眼前,却被自己的思维所遮蔽。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式地传达了禅宗关于言行合一、直观体悟的教诲,鼓励人们通过实践而非言辞来寻求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