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游石门》由清代诗人顾鸿创作,通过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次石门之行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句“古人渺何处,逸响超凡群”开篇即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仿佛在探寻那些远古先贤留下的痕迹,他们的声音超越了凡俗,令人向往。接着,“徙倚十尺堂,望古怀清芬”则描绘了诗人站在一个高处,眺望着过去,心中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嶙峋具仙骨,薜荔呈元文”两句,将石门的自然景观与仙风道骨相融合,薜荔(一种藤本植物)的生长似乎也蕴含着古老的文字,暗示着这里曾有过不凡的历史。接下来,“幽禽乐涧阿,嘤嘤天际闻”描绘了山谷中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的鸣叫声在天际回荡,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风吹洞口香,萧寥疑是君”则通过风吹过洞口带来的香气,让人联想到那位曾经在此留下足迹的君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最后,“名士喜名山,岂以今昔分”表达了名士们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并非因为它们的年代久远或新近发现,而是因为它们本身的魅力。
“朅来金阊道,枫暗吴江濆”描述了诗人从金阊道而来,经过枫树掩映的吴江边,这里的景色与石门相呼应,进一步丰富了整个画面的层次感。“所愿既获偿,歌阕看些曛”则是诗人愿望得以实现后的感慨,他欣赏完美景后,看着夕阳西下,心中充满了满足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石门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