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文人吴宽在秋季享受斋戒之日的宁静生活。首句“紫禁门深早散朝,步归斋阁坐寥寥”展现了一位官员在繁忙政务后,步入清静的斋阁,享受片刻的宁静。接着,“日高宿雾浑如扑,秋至凉风不待招”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天早晨的景象,雾气弥漫,凉风习习,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河上圉人来浴马,树边童子去承蜩”则通过两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圉人(养马之人)在河边为马沐浴,童子在树边捕捉蝉,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热爱。
最后,“诗仙只在炉烟底,翻尽晴窗白雪谣”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诗仙(即灵感和创造力)并不远离,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如同炉烟般飘渺,晴窗下的白雪谣则是对这种灵感的比喻,暗示着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创作的源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季清晨的自然景观和个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寄情于诗的文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