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家山之咏

尘埃困小官,忍穷未为长。

勿苦问穷达,当与贫相忘。

幽栖吴山底,偶占大隐坊。

晨兴到药局,夜坐唯书房。

俯仰亦已安,恍然如山庄。

巷僻远市语,窗明摇灯光。

不觉西风起,雁飞草木黄。

涧下有敝庐,怀哉付饥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享受。首句“尘埃困小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接着,“忍穷未为长”一句,表明了诗人对暂时贫困的容忍态度,并且提出了对命运的思考——“勿苦问穷达,当与贫相忘”。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幽栖吴山底,偶占大隐坊。”描述了诗人选择在吴山深处隐居,偶然占据了一处名为“大隐坊”的地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接下来,“晨兴到药局,夜坐唯书房。”则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专注,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都在药局或书房中度过,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知识的积累。

“俯仰亦已安,恍然如山庄。”诗人通过“山庄”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感。即使身处简陋的环境,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巷僻远市语,窗明摇灯光。”进一步描绘了远离尘嚣、窗明几净的隐居生活场景,强调了与外界的隔离和内心的明亮。

“不觉西风起,雁飞草木黄。”随着季节的变化,西风起,大雁南飞,草木变黄,自然界的更迭也映照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涧下有敝庐,怀哉付饥肠。”最后,诗人以“敝庐”自喻,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自我实现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招隐

浩歌以求志,徜徉山水幽。

松柏苍苍山,水石泠泠流。

山深集飞鸟,水浅下轻鸥。

好花不多闻,长烟浑未收。

往来有樵钓,俛仰徂春秋。

我辈满宇宙,其能知此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闲泊东窗为静寄

吾爱陶诗中,静寄东轩语。

试取作佳名,朝夕相与处。

薰风一榻闲,转觉远烦暑。

试问轩外人,纷华今几许。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雨乍霁散步村野山谷间

幽居喜乍晴,闲步转山麓。

塘坳过两家,山嘴见一屋。

坡陀上平岗,窈窕入深谷。

时时看采桑,往往值播谷。

鸡飞田妇呼,牛走牧儿逐。

路平豁呈露,地僻杳藏伏。

风物晚春时,但见青草木。

无为扣角歌,但赋采薇曲。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水村

露荷烟柳外,月上山翠寒。

水际一断桥,篱落小栏干。

剥啄唤我友,共此怀抱宽。

兴尽出城去,两耳清流滩。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