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鲍节判见赠陈叔起所画青山白云图十二韵

浙东陈叔起,挥洒异尘寰。

思入烟霞窟,功移造化关。

芳名唐棣并,逸驾董元攀。

远势横千里,分流转几湾。

亭台青嶂外,村落白云间。

绿合高低树,岚分远近山。

石危芳径稳,浪静小桥闲。

草木藏盘谷,峰峦耸黛鬟。

境幽人迹少,林暗鸟声悭。

隐约棋中趣,从容物外颜。

郡侯遗粉绘,野老乐痴顽。

欲觅山中路,相期日往还。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翻译

浙东有位陈叔起,他的才情非凡世间罕见。
他的思绪深入云霞深处,功绩仿佛能改变自然法则。
他的名声与唐棣、董元齐名,才华超群。
他的身影横跨千里,道路曲折如龙蛇蜿蜒。
亭台建在青嶂之外,村落隐于白云之间。
绿色树木高低错落,山岚分隔远近层峦。
险峻的石头铺成平坦的小径,静静的小桥映衬着平静的水面。
草木丛生在深谷之中,峰峦如黛发般耸立。
此地幽静少有人迹,鸟鸣稀疏更显寂静。
棋局般的景色若隐若现,他从容面对世外之态。
郡侯留下精美的画作,乡野老人沉醉于这份痴情。
想要探寻山中的路径,期待每日都能来往于此。

注释

陈叔起:浙东的人物,才华出众。
烟霞窟:指云雾缭绕的仙境。
造化关:自然法则。
董元攀:另一位著名人物,与陈叔起并列。
远势:广阔的景象。
分流:道路分支。
青嶂:青山中的屏障。
黛鬟:形容峰峦如女子秀发。
棋中趣:隐喻深远的意境。
郡侯:地方官员。
野老:乡村老人。
相期:约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画家陈叔起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内涵深远的意境。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流畅,体现了诗人的鉴赏水平和文学才华。

首句“浙东陈叔起,挥洒异尘寰”即点明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他的作品如同洗涤尘世,让人仿佛进入一个纯净的艺术世界。紧接着,“思入烟霞窟,功移造化关”则形象地描绘了画中山水之美,以及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创新。

“芳名唐棣并,逸驾董元攀”一句通过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来赞誉陈叔起的声望和才华,而“远势横千里,分流转几湾”则展现了画中山水的壮丽与变幻。

接下来的几句,“亭台青嶂外,村落白云间。绿合高低树,岚分远近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

“石危芳径稳,浪静小桥闲”这两句则营造出一种安逸自在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平和。而“草木藏盘谷,峰峦耸黛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

诗中后半部分,“境幽人迹少,林暗鸟声悭。隐约棋中趣, 从容物外颜。”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远情怀,同时也反映出画家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

最后几句“郡侯遗粉绘,野老乐痴顽。欲觅山中路,相期日往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和期待,以及与画家之间的情谊和交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陈叔起所画青山白云图的赞美,也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次抒情,是对自然之美、艺术之高和友情之深的一次颂歌。

收录诗词(94)

宋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积雨小霁

雨足山云半欲开,新秧犹待小暄催。

一双百舌花梢语,四顾无人忽下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积雨小霁暮立捲书亭前二首(其二)

淡紫斜阳嫩碧天,一春今夕始开颜。

看山偶忘归来却,月到西廊第二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积雨小霁暮立捲书亭前二首(其一)

报晴底用暮寒为,薄薄春衫横见欺。

似有如无风细甚,柳丝无赖恰先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积雨新晴二月八日东园小步二首(其二)

去岁春时政病身,对花不饮被花嗔。

如今急报千花道,还我前来未足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