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屈士煌所作,名为《送一灵禅师之匡庐》。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以及对友人禅师身份的敬仰和对其前往庐山修行的感慨。
首句“十年怀绪此宵平”,表达了诗人多年的情感积累在这一夜得以释放,心情平静。接着,“相对疏林百感轻”则描绘了两人在稀疏树林中的对话,使得各种复杂情感变得轻盈起来。诗人通过这一场景,巧妙地传达了离别前的微妙情感。
“送子便须忘世法,避人应是为时名”两句,既是对友人禅师出家修行的肯定,也暗含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认为,禅师选择远离尘嚣,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佳山自古遗高士,多病而今见道情”则进一步赞美了友人的高尚品德和对道的理解。佳山象征着理想的栖息之地,而“多病而今见道情”则表明即使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友人仍能保持对道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最后,“同作旧游怜独往,凭君先试枕滩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独自前往庐山修行的同情与祝福,同时也期待友人能在那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的自然之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反映了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