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溪桥(其一)

面面溪山小画图,山行不尽翠模糊。

深林遗庙知谁祀,烟雨东风啼鹧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临溪桥为视角,展现了明末文人汪广洋眼中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遗迹。

首句“面面溪山小画图”,以“面面”形容四周皆是溪流与山峦,犹如一幅精巧的小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之中。这里的“小画图”不仅指景致的细腻与精致,也暗含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与赞叹。

次句“山行不尽翠模糊”,进一步描绘了山色的连绵不绝与层次感。山间的绿色在视线中渐渐模糊,仿佛无尽延伸,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这句诗通过视觉上的模糊效果,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山林深处的静谧与生机。

第三句“深林遗庙知谁祀”,转而关注于自然与人文的交响。深邃的森林中隐藏着古老的庙宇,却不知是谁在此祭祀。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怀念,也暗示了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遗忘。

最后一句“烟雨东风啼鹧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烟雨中的景象。烟雨蒙蒙,东风轻拂,鹧鸪鸟在雨中啼鸣,声音清脆悦耳。这一句不仅渲染了春天的气息,也借鸟鸣表达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同时,“啼”字的运用,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33)

汪广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字:朝宗
  • 籍贯:江苏高邮
  • 生卒年:? ~1379

相关古诗词

临溪桥(其二)

临溪桥畔柳毵毵,桥下溪流碧似蓝。

烟雨画图行七日,不知春梦绕江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临溪桥(其四)

空谷无人响暗泉,隔溪茅屋见炊烟。

东风故遣飞花出,知是桃源别有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宿宁国县

宁国城中听雨眠,元龙楼阁半青天。

翻疑句曲山中夜,万壑松涛落枕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游金华山三首(其一)

空翠盘盘下鹤群,仙家鸡犬静中闻。

东风忽遣廉纤雨,吹落松稍几片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