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惜齿埋之土,何曾愿世知。
终为交趾献,亦被普贤骑。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石竺山二十咏(其十五)》。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哀悼之情和对英雄末路的感慨。
"惜齿埋之土,何曾愿世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被埋藏在泥土中的遗憾,以及这些英雄生前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字流传于世。这里的“齿”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玉器,用来比喻那些被尘封的历史人物和事迹。“何曾愿世知”则是诗人对于那些英雄本无意于名垂青史的理解与同情。
"终为交趾献,亦被普贤骑。"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某位英雄最终落魄的情形。在历史上,“交趾献”指的是古代南方地区的臣服,而“普贤骑”则是强敌的骑兵。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英雄从英勇到沦陷的悲剧过程。
整首诗语言质朴,但蕴含深情,透露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无奈与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忠义和个人名声的思考。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力却帝尧禅,犹为颍水羞。
似曾洗渠耳,不可饮吾牛。
闻说均州景,而今涴战尘。
应随黑杀帝,避地肯来闽。
一虎虽凶暴,其尊孔释同。
矫情馈夫子,合爪礼澄公。
光霁丰标今寂灭,灵明根性讵消磨。
夜来一段佳风月,不见尧夫只见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