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春草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

金谷园中见日迟,铜驼陌上迎风早。

河南大尹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

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

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

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形式: 古风

翻译

怀念春天的芳草,每一条路都充满柔情在洛阳道。
在金谷园中,太阳升起得似乎很晚,而铜驼陌上的风却早早地吹过。
河南尹频繁外出,难以亲近,只能在十步之内的池塘边欣赏。
府门关闭后,街上洒满了月光,游人们在草丛中歇息。
馆娃宫外的姑苏台上,树木繁茂,难以穿透。
你知道吗,没有风它也会自然倒伏,就像当年西施的衣裙轻轻拂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洛阳的春日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开篇“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景色和洛阳城中的每一处所充满的情感。金谷园中,太阳似乎变得懒惰,日影拉长,而在铜驼陌上,却早已感觉到了清新的春风。

“河南大尹频出难”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权贵生活的无奈和困境,只能从小小的池塘中获得一丝慰藉。府门关闭之后,整个街巷都被皎洁的月光所覆盖,游人们在草丛间休息。这不仅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由和远行的向往。

“馆娃宫外姑苏台”中的“馆娃”是古代女子的美称,而“姑苏台”则是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常被用来形容高峻之处。这里通过“郁郁芊芊拨不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深沉而难以倾诉。

最后两句,“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这里的“无风自偃”形容草木自然下垂,而“西子裙裾曾拂来”则是在提醒读者,诗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同时也被这片土地深深触动。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无限的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牛相公林亭雨后偶成

飞雨过池阁,浮光生草树。

新竹开粉奁,初莲爇香注。

野花无时节,水鸟自来去。

若问知境人,人间第一处。

形式: 古风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

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

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

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

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

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

暗网笼歌扇,流尘晦酒铛。

不知何次道,作佛几时成。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报白君,别来已渡江南春。

江南春色何处好,燕子双飞故官道。

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

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郎簪翠翘。

郡斋北轩卷罗幕,碧池逶迤绕画阁。

池边绿竹桃李花,花下舞筵铺彩霞。

吴娃足情言语黠,越客有酒巾冠斜。

坐中皆言白太守,不负风光向杯酒。

酒酣襞笺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

报白君,相思空望嵩丘云。

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