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至冬初的萧瑟图景。开篇“阴阴湿雾霜无汁”四字,设定了整个画面的氛围,湿冷而又没有寒意的气候,让人感觉到秋意尽失,冬天将至的转换期。
接下来的“江气逼、树声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萧瑟感,江风习习,吹拂过树梢,发出滴答之声,似乎是大自然在低语,预示着季节更替的消息。
“荒林只见夕阳入,谁唤晚烟集。”这两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在荒凉的林中缓缓落下,只有傍晚时分的炊烟升起,没有人声,这份寂寞和静谧,给人以深刻的内心体验。
“渔翁犹把钓竿执。蓑共笠、时时葺。”诗中的渔翁(渔夫),即是老渔民,他依旧执着于垂钓,这种坚守和执着,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坚韧不拔。而“蓑共笠、时时葺”则写出了老人维护自己避雨的简陋之物——蓑笠,不停地修补,展现出一副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
最后两句“风刚浪猛早收拾,天外暮云黑。”诗人通过对风和浪的描写,表现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剧烈变化。紧接着,“天外暮云黑”则将视野拉远,让读者感受到那浓重如墨的晚霞与夜幕交织的壮观景象。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寒冷、萧瑟且充满寂寞感的秋末至冬初的场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坚韧不拔的一种赞美。